窒息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
呼吸道受阻
- 异物堵塞:比如食物、小玩具等不小心进入气管,像小孩子在玩耍时可能会将小珠子吸入气管,导致呼吸道堵塞。
- 分泌物过多:像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时,大量的痰液会阻塞气道,影响气体交换。
- 过敏反应:过敏引起的喉头水肿能使喉部通道变窄,阻碍呼吸,例如某些人对特定食物、药物过敏时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肺部疾病
- 肺部创伤:如车祸等意外导致的肺部损伤,会影响肺部正常的气体交换功能。
- 严重的肺炎:肺部被炎症侵袭,肺泡功能受损,氧气难以正常进入血液。
外部环境因素
- 缺氧环境:在封闭狭小的空间(如地窖),氧气被消耗后没有及时补充,会导致人缺氧窒息。
- 有毒气体:吸入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它们会和氧气争夺血红蛋白,使人体无法正常摄取和运输氧气。
窒息的症状表现主要在呼吸、皮肤和黏膜颜色、神经系统等方面。
在呼吸方面,会出现呼吸急促、困难,有很明显的吸气费力,可能伴有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和肋间隙的凹陷,之后呼吸会变得浅快、微弱,甚至可能呼吸停止。
皮肤和黏膜颜色会发生改变,因缺氧先是出现口唇、指甲发绀(呈青紫色),如果缺氧情况持续加重,皮肤颜色会逐渐变得苍白。
神经系统也会受影响,患者可能会有头晕、耳鸣,进而出现意识障碍,比如烦躁不安、谵妄、嗜睡,严重时会昏迷、抽搐,甚至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同时,还会伴有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症状。
以下人群更容易发生窒息:
婴幼儿和儿童
- 他们的吞咽和咀嚼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例如,婴儿可能会因为吞咽反射不健全,在进食过程中容易被奶水呛到;幼儿可能在玩耍时把小玩具、硬币等放入口中,不小心吸入气道而窒息。
- 他们对危险的认知不足,可能在没有大人监督的情况下接触到易导致窒息的物品或环境。
老年人
- 老年人的吞咽功能可能会因为衰老或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而衰退,在进食时容易发生噎食导致窒息。
- 部分老年人牙齿不好,食物咀嚼不充分,大块食物容易堵塞呼吸道。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
- 像脑卒中等疾病会影响吞咽、咳嗽等反射功能。例如,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地将进入气道的异物通过咳嗽反射排出,从而增加窒息风险。
醉酒或吸毒的人
- 这些人意识不清,身体的保护性反射减弱。例如,醉酒者可能在呕吐时,由于咽喉部肌肉松弛,无法有效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而导致窒息。
婴幼儿窒息紧急救治方法
一、引言
婴幼儿由于其生理特点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发生窒息危险。窒息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婴幼儿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导致脑损伤甚至死亡。因此,了解和掌握婴幼儿窒息的紧急救治方法对于家长、看护人员以及相关医护人员至关重要。
二、窒息的常见原因
1. 异物吸入
- 这是婴幼儿窒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婴幼儿在玩耍或进食时,可能会将小物件如玩具零件、花生米、瓜子、珠子等放入口中,一旦不慎吸入气道,就会阻塞气流。例如,幼儿在模仿大人吃零食时,可能将未嚼碎的坚果吸入气管。
2. 乳汁或食物反流
- 婴幼儿的食管下括约肌发育尚未完善,尤其是在喂奶后体位变动过大或喂奶过多、过快时,乳汁或食物容易反流至咽喉部,进而进入气管引起窒息。比如,婴儿在喂奶后被立即大幅度抱起或摇晃,就可能引发反流窒息。
3. 呼吸道感染
- 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婴幼儿咳嗽反射较弱,不能有效咳出痰液,痰液积聚在气道内可造成阻塞。像毛细支气管炎等疾病,可使婴幼儿气道狭窄,增加窒息风险。
4. 先天性气道畸形
- 少数婴幼儿存在先天性的气道狭窄、气管食管瘘等畸形,这些结构异常会影响正常的呼吸气流,容易在某些诱因下(如哭闹后气道痉挛)引发窒息。例如,患有先天性气管软化的婴儿,在用力呼吸或哭闹时,气管可能塌陷导致窒息。
三、窒息的表现症状
1. 轻度窒息
- 婴幼儿可能会出现突然的呛咳,呼吸急促,面色可能开始发红。他们会表现出烦躁不安,试图通过咳嗽来排出异物或缓解气道阻塞。例如,当有少量乳汁反流至气管时,婴儿会有连续的轻咳,呼吸频率略有增加,肢体活动增多,可能会哭闹不止。
2. 中度窒息
- 此时咳嗽可能变得无力,呼吸变得困难,有明显的吸气性凹陷,即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向内凹陷。面色逐渐转为青紫,尤其是口唇、指甲等部位更为明显。婴幼儿的意识可能开始变得模糊,反应变差,哭声减弱或变为微弱的呻吟。比如,当异物部分阻塞气道一段时间后,婴儿的呼吸费力,吸气时上述凹陷明显,皮肤颜色由红转青,对周围的刺激反应迟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 重度窒息
- 呼吸几乎停止或仅有微弱的喘息样呼吸,面色苍白或青紫发绀极为严重。全身肌肉松弛,意识丧失,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心率明显减慢,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抢救很快会导致死亡。例如,若异物完全阻塞气道且持续数分钟未得到处理,婴儿就会进入这种极度危险的状态。
四、紧急救治方法
1. 背部拍击法(适用于清醒的婴幼儿)
- 操作步骤:
- 将婴幼儿脸朝下,使其身体趴在救护者的前臂上,用手支撑住婴幼儿的头部和颈部,使其头部略低于胸部,救护者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幼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连续快速地拍击 5 次。拍击时要力度适中,有一定的节奏感,目的是利用拍击产生的震动促使异物排出。例如,当发现婴儿因吸入小玩具零件而出现轻度窒息症状时,可迅速采用这种方法。如果拍击 5 次后异物未排出,应立即进行下一步操作。
2. 胸部冲击法(适用于 1 岁以下婴儿)
- 操作步骤:
- 在进行背部拍击 5 次后异物仍未排出,将婴儿翻正,使其仰卧在救护者的手臂上,用手支撑住婴儿的头部和颈部,使其头略低于胸部。救护者用两手指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快速向下冲击压迫 5 次,冲击的速度要快,力度约为每秒 1 次,深度约为 4 厘米左右。这种胸部冲击能够产生一股向上的气流,有助于将异物冲出气道。比如,若婴儿在拍击背部后仍有明显的窒息表现,如呼吸急促、面色青紫加重等,就要及时转换为胸部冲击法。如果经过胸部冲击 5 次后异物还是没有排出,应重复背部拍击和胸部冲击的步骤,交替进行,直到异物排出或急救人员到达。
3.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 1 岁以上儿童)
- 操作步骤:
- 救护者站在儿童身后,用双臂环绕儿童腰部,一手握拳,握拳手的拇指侧顶住儿童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然后快速向内、向上冲击儿童的腹部,反复进行,直到异物排出或儿童恢复呼吸。冲击时要注意力度,避免对儿童腹部脏器造成损伤。例如,当较大的幼儿因吞食大块食物而窒息时,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每次冲击应是突然而有力的,频率约为每秒 1 次。
4.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适用于窒息导致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
- 操作步骤:
- 如果经过上述急救方法后,婴幼儿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首先将婴幼儿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救护者跪在婴幼儿一侧。进行人工呼吸时,用一只手将婴幼儿的下颌向上抬起,另一只手捏住其鼻子,然后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时间约 1 秒,观察到婴幼儿胸廓有明显起伏即可,吹气频率为每分钟 12 - 20 次。接着进行胸外按压,用两手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用手掌根部按压,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 1/3(约 4 - 5 厘米),频率为每分钟 100 - 120 次。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 30:2,即每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婴幼儿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例如,在异物完全阻塞气道且长时间未处理导致婴幼儿心跳呼吸骤停时,要争分夺秒地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五、预防措施
1. 环境安全管理
- 要确保婴幼儿生活环境的安全,将小物件如硬币、珠子、纽扣、玩具小零件等放置在婴幼儿无法触及的地方。定期检查家中的家具、电器等是否有零部件松动可能被婴幼儿误食。例如,家中的抽屉应安装儿童安全锁,防止婴幼儿翻找里面的小物品。
2. 饮食安全注意事项
- 对于婴幼儿的食物,要根据其年龄和咀嚼、吞咽能力提供合适的食物。避免给 3 岁以下婴幼儿喂食整粒的坚果、果冻、大块的肉类等容易引起窒息的食物。在喂奶时,要选择合适的奶嘴,控制喂奶速度,喂奶后避免过度晃动或立即让婴幼儿平卧。例如,给婴儿喂食果泥时要确保细腻无颗粒,喂奶时可将奶瓶倾斜一定角度,使奶嘴充满乳汁,防止婴儿吸入过多空气。
3. 专人看护
- 在婴幼儿活动时,尤其是在其玩耍、进食过程中,要有专人看护。看护人员不能分心,如不能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视等。例如,当幼儿在玩玩具时,看护者应密切关注其行为,一旦发现有将玩具放入口中的迹象要及时制止。
4. 急救知识培训
- 家长、看护人员以及幼儿园教师等与婴幼儿密切接触的人员,都应该接受正规的婴幼儿窒息急救知识培训,了解急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定期进行复习和演练,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行动。例如,可以参加社区组织的婴幼儿急救知识讲座和实操培训课程,或者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