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自己与佛门的对决,不仅仅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更是一场信念与信仰的碰撞。他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在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
数日后,夕阳的余晖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为这座古老的皇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密探在夜色掩护下,悄无声息地将那份承载着南楚皇室最后决心的血诏书,亲手递交到了大汉皇帝李昊然的手中。李昊然接过诏书,手指轻轻摩挲着封口的火漆,心中五味杂陈。他缓缓撕开诏书,一字一句地阅读,脸上神色由凝重转为坚定,最后化为一抹复杂的微笑。这份诏书,不仅是南楚投降的信号,更是天下归一的前奏,它预示着长达数十年的分裂与战乱即将迎来终结。
“南楚皇室,你终于做出了选择啊。”李昊然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这既是对南楚皇室决断的认可,也是对自己即将肩负的历史重任的沉思。他深知,这份诏书的背后,是无数生命的牺牲与无数家庭的离散,但统一,是大汉自建立之初便确立的国策,是他作为开国皇帝不可推卸的责任。
夜幕降临,李昊然迅速作出决定,命福公公前去召集内阁首相张和、刑部尚书李彧,其他几位内阁大臣以及军方几位重量级将领,包括出身于世家门阀的秦朝等,至御书房共商大计。御书房内,烛光摇曳,气氛凝重而庄严。
“诸位爱卿,南楚皇帝已经送来血诏书,我们师出有名了,天下一统之机就在眼前。”李昊然的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御书房的每个角落,“朕意已决,决定亲自率军南征,一举完成统一大业。”
话音刚落,室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皇帝身上。张和,这位文官之首,内阁首相,也是皇帝最依赖的心腹谋士,第一个站了出来,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陛下英明!统一乃民心所向,陛下亲征,必能振奋士气,早日实现天下太平。”
李彧紧随其后,表达了支持:“微臣附议,陛下亲征,不仅是彰显我大汉国威,更是对天下百姓最好的承诺。微臣愿随陛下左右,共赴国难。”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乐观。秦朝,这位出身于世家门阀的年轻将领,眉宇间透露出一丝忧虑:“陛下,微臣斗胆进言,亲征之事需谨慎考虑。陛下乃万金之躯,一旦有所不测,国家将何以为继?微臣以为,可遣一员大将代劳,陛下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即可。”
秦朝的话音未落,几位同样出身世家的将领也纷纷附和,他们的态度不言而喻,皆是不愿看到皇帝冒险亲征,当然,他们也是存有几分私心的,皇帝现在的威望已经足够高了,要是再拥有统一天下的功绩,到时候世家门阀再也没有能力与之相抗衡,并且他们也想得到统一天下的军功,这样一来,他们将会得到更多的权势。
李昊然目光如炬,扫视了一圈在座的臣子,心中暗自权衡。他深知,这些世家门阀虽表面上臣服,实则暗中较劲,试图在权力的游戏中寻找新的平衡点。但李昊然更清楚,统一之战非同小可,他必须亲自掌控全局,以确保胜利的果实不会被世家所窃取。
“秦朝将军言之有理,朕的安全确为重中之重。”李昊然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但朕意已决,亲征之事不容更改。朕非不知凶险,但统一大业,关乎大汉千秋万代,朕身为开国之君,岂能坐视他人代之?至于安全问题,朕自有安排,诸位爱卿无需多虑。”
小主,
见皇帝态度坚决,张和与李彧相视一笑,他们深知,皇帝的决心无人能撼动。张和再次发言,试图缓和气氛:“陛下英明神武,自有天庇佑。微臣等虽忧心如焚,却也深知陛下自有分寸。臣等愿全力辅佐,确保陛下此行万无一失。”
李昊然点了点头,目光转向秦朝等持反对意见的将领:“秦朝将军,以及其他几位世家出身的将领,朕理解你们的担忧,但统一之事,非一人之力所能成。朕需要你们的力量,更需要你们的忠诚。世家与大汉,本为一体,朕不希望看到因个人私利而阻碍国家大计的行为。尔等当以大局为重,共赴国难。”
秦朝等人闻言,虽心有不甘,却也明白皇帝话中的分量,纷纷跪拜领命:“微臣遵旨,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会议结束时,夜色已深,但御书房内依旧灯火通明。李昊然独自坐在龙椅上,望着窗外深邃的夜空,心中波澜起伏。他深知,这次南征不仅是对南楚的战争,更是对自己统治能力的一次考验,是对世家门阀势力的一次洗牌。他必须赢,而且必须赢得漂亮,以确保大汉帝国的基业长青。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昊然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战前准备,从粮草辎重到兵力部署,每一步都亲力亲为,力求万无一失。同时,他也开始着手调整朝局,加强对世家门阀的监控,以防他们在战时生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