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议?村里的提议还挺稀奇的,这一般是乡里爱干的事啊。
“叔,您说,我听着呢。”
“刘兄弟他们媳妇孩子也都过来了,他们全年在村里,就跟自家人一样,老家也就过年回一趟,对了,今年也都不回去了。”
“我们村里愿意邀请他们把户口迁过来,这样孩子念书也不用交借读费了,批地建房子也分地种粮食,我代表村里是热烈欢迎。”
“刘兄弟他们有什么条件,尽管提,只要能满足的,我们肯定尽力。”
朱竹认真听着,没想到是这个事啊,这个她可做不了主,有些人对老家有感情。
“叔,这事我只能传达,他们自己做决定。”
“好好,这是大事,不着急,慢慢考虑。朱同学,我真心觉得是好事,刘兄弟,徐兄弟他们都是战友,有缘聚到一起,在一个村里,都是熟人。”
“就跟本家兄弟一样,拧成一股绳,谁也不敢欺负咱。”
张威认真做功课了,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将来,兄弟们房子建到一块,左邻右舍都是自家人,上班出了门就是。”
“在这东福村,可是个福地。离城里近,大学就在咱村前头,咱村里周围这一大片地,有水库有池塘,啥都有……”
张威开始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别说,说的这几点,朱竹都还挺心动的。
等大山退了,俩人要跟着儿子走,万一儿子不乐意,他们得自己找个地方待吧?
老家,偶尔回去一趟还行。
部队给安排的地方,朱竹有点不想去,在那儿住着,得注意影响,干啥她都要多想想。
在这住着,自由自在的,没人敢管她吧?
……
把人送走了,厨房里就讨论开了。
婉芝很感兴趣,“竹子啊,你觉得怎么样,大春户口要是过来,我们在村里盖个房子,学校里分不分房都不重要了。”
学校里的住房也很紧张,要排队的。
像她这样的年轻老师,能分一间筒子楼就不错了,走廊尽头公共的厨房和卫生间。
干啥都是论资排辈,要盖新房子也轮不上她。
在村里盖一个大院子的房子,住着也宽敞,离学校也不远,想想真挺好的。
刘哥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多,对婉芝和大春绝对是好事。
“可以,你俩就在边上建房子。”
婉芝想象着自家的大院子,菜园子,在种上几棵果树?养上鸡鸭和猪!美死了。
兰花烧火都走神了,“那我们过来也挺好的吧?”
“你们过来没那么容易吧,需要跟两边商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