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树绝倒,这婶子,脑回路异于常人。
连王胜菊兄妹俩,都没脸见人。
王胜荣在想,自己找不到对象,是不是大队的大姑娘们,都知道自己老娘是个奇葩。
王父在边上,一个劲的抽着烟。
不知道是大前门比较好抽,还是身同感受,想到送礼的事情。
王母瞅着手信,既欣喜,又犯难:
“光树,你见多识广,你给婶子出出主意。
韩家说亲,送这么多东西;
等胜荣说亲的时候,我怎么送礼。”
一大堆东西,瞅着都不是便宜货,估计最少价值几十块钱。
总不可能,原封不动的还回去吧?
说实话,真舍不得。
为了儿子的幸福,为了老王家有后,只能忍痛退还。
但,退还,又心有不甘,只能寻求帮助:
“光树,胜荣上门说亲,
我们家要把这些手信还回去吗?
毕竟韩三上门,都送了这么多,这么贵重的礼品。”
话虽如此,王母是一点都不想退还。
价值好几十块钱呢,换成粮食,能撑个一年半载。
杨光树多少能体谅她,理解她。
应该是饿怕了,现在有点家底,想留着变现或者换粮食。
老一辈的思想,还是跟年轻人有所不同。
老一辈只想着吃饱饭就行。
年轻人,吃饱饭的同时,已经学会攀比。
穿衣打扮,交通工具。
甚至,好多人连旱烟都不再抽,开始省吃俭用,抽纸烟。
长辈问起,杨光树作为晚辈,作为王胜菊兄长,得给王母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婶子,家境不同,没有必要攀比。
韩家给的手信,那是他们家不缺这三瓜两枣。
说句难听话,婶子你家则不同。
温饱都成问题,何必死要面子活受罪。
他们家不缺这点手信。
刚才韩叔甩脸,不是嫌弃你们家穷。
是觉得婶子您直接提胜荣的事情,很没礼貌,不尊重人,不重视他闺女。”
听到杨光树的话王母慌了神:
“光树,现在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