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7章 洛西书院

脑变 曾经心动Zzz 1419 字 5小时前

人们其他的娱乐活动很少,过节本身就是一种休闲娱乐,所谓的年味更浓,这个时代的爆竹爆的就是竹节,还不是火药制作的鞭炮,年味就是过年的氛围。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曾凡主持烧制的第一批瓷器终于开窑了。

正好借着元旦的假日,他领着十几个挑选出来的少年一起进城,将这些瓷器免费派送一些权贵人家,借此打响名气。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份,派送的这些都是对他们提供过帮助的人家,不分职务高低,相助过的都有份,表达感谢之意,也算一举两得。

一个月前,江阳王和清河王两个死对头都出手相助曾凡,也带动不少官员跟风,随份子一样各自赞助他不少粮食或者物资,让他有了方便施展的空间。

送货上门,既表达感谢又宣扬了名气,他们的瓷器才能拓展销路,城外那一批人才真正有了可以糊口的出路。

这个时候南方的瓷器比较发达,流入北方后大受欢迎,瓷器长途运输不便,加之南北对立带来的贸易成本高昂,很多人看到其中的利益,开始在北方择地建窑烧制。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后世都发现过南北朝时期的窑口遗迹,这个时代的瓷器比较粗陋,一般为灰胎或浅灰胎,质地坚硬厚重,胎体中氧化铝含量很高,三氧化二铁含量比较低,釉色主要有单色的青釉、黑釉、白釉为主,技术水平不够,釉层普遍比较薄,成品大多比较粗糙,精品极为罕见。

曾凡既然要做,当然要超越那些普通货色,他现在的能力,哪怕是最原始的窑口,也可以做到精细控温,烧制出任意形态的瓷器。

为了让普通人掌握技术,他得将这些方法实用化,降低一些标准进行制作,所有的步骤都得让别人也能做到才行。

就算这样,第一批的白瓷出窑后,也有了后世七八成的水平。

跟曾凡一起干活的这批青少年,都是真正的穷苦出身,从小没见过好东西,看到晶莹雪白的瓷器在自己努力下烧制出来,把曾凡奉为天人,对他越发的崇拜信服。

小主,

这段时间曾凡不止领着他们干活,休息的间隙也会给他们讲讲故事,传授一些基本的知识,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竖立正确的三观,想要尽早结束这个乱世,终究还是要靠这些人去身体力行。

进城之后,这些青少年分成几路,拿着曾凡的帖子去各个府邸送礼,一部分人就留在他的医馆,将一些瓷器摆上货架,正式对外展览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