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武抬起头微微一笑,道:“我吃着正好,你多添一份饱,物极必反啊。”
“嗯,是这个道理——”
聂成林点点头,吃着手里的馒头说道:“没成想有一天是由你来教我。”
“咋地?嫌弃我年轻?”
李学武笑了笑,喝了一碗蔬菜汤问道:“还是嫌弃我级别不够?”
他转过身,看向正打量对方的周苗苗介绍道:“这位是咱们厂的老同志,曾担任咱们厂副厂长职务的聂成林同志。”
“啊!聂……”
周苗苗惊讶出声,刚想打招呼,却不知道该用什么称呼。
李学武没在意她的尴尬,而是主动给聂成林介绍道:“文艺宣传队的副队长,周苗苗同志,去年来咱们厂的。”
“叫我名字就行,或者叫老聂。”
聂成林倒是很看得开,坦然地看着周苗苗说道:“实在不行叫同志也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还是称呼您聂师傅吧。”
周苗苗倒是不傻,李学武可以称呼对方的名字,把对方的底掀开,她却不能。
她倒是听过关于这位聂副厂长的情况,毕竟是曾经的领导嘛。
别说她现在是文宣队的副队长,就是再高几个级别也不能叫对方的名字。
毕竟对方的年龄都能当她父亲有余了。
且听李学武刚刚的介绍就知道了,她必须保持对“老同志”的尊重。
徐斯年和樊华坐在一旁听着他们谈话,并未插嘴。
徐斯年不用说,樊华是认识聂成林的,刚刚在坐下的时候已经跟对方点过头致意了。
以对方现在的处境,她并不好表现的太过谦虚或者关注。
但李学武不一样,身份、关系、资历或者能力统统不一样。
李学武很直白地给周苗苗介绍对方曾经的身份并不是一种歧视或者嘲讽。
恰恰相反,这么坦然地讲出来,是给了聂成林最大的尊重和帮助。
说破无毒嘛,点了对方老同志的身份,又讲了对方曾经的身份。
现在大家都知道对方是谁了,也就没有了猜测和尴尬。
有的时候,过分的关注和猜测也是一种伤害。
倒是李学武这种直白和坦率更能让人接受。
刚坐下那会儿,李学武跟对方说的那些话,很多人没有听懂。
周苗苗是真的全没懂,樊华懂一半,只有徐斯年听了个全面。
包括现在李学武把年轻的干部介绍给对方,也是一种尊重和示好。
无论周苗苗是什么人,她都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红星厂新一代的青年干部。
就在周苗苗向聂成林打招呼的那一刹那,李学武要表达的内容已经到位了。
所以,素来以老顽固着称的聂成林很容易地就跟李学武谈了起来。
“来看什么?工程建设?”
“都有,不仅仅是工程。”
李学武吃着饭盒里的蔬菜,问道:“你现在哪个工程呢?”
“四号船务,中型货船。”
聂成林嚼着嘴里的馒头,语速很慢地说道:“没想到红星厂也开始造货船了。”
“您想说的是没想到红星厂也开始造船了吧?”
李学武轻笑着看了他一眼,又问道:“咱们要引进一条直升飞机生产线,这事你知道吗?”
聂成林明显不知道,李学武的话说完他就愣住了。
“飞机?直升飞机?”
“对,从日本引进的。”
李学武很有耐心地解释道:“不大,原机型只能坐2个人,日本那边做了升级,引进的这条生产线是四人座机型。”
“您不会不知道直升飞机是什么吧?”
他笑着挑了挑眉毛,道:“您好好学习学习,说不定明年您就得去造飞机了。”
“哈——哈哈哈——”
聂成林的笑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急,惹得周围人纷纷侧目。
老顽固竟然也会笑?
众人全是惊讶的表情,今天真是见了鬼了。
聂成林并未理会众人的非议和目光,而是看着李学武眼睛说道:“咱们厂生产直升飞机?”
“没错,”李学武微笑着介绍道:“人事处已经在选拔初中以上学历的技术工人组织培训。”
“从其他飞机制造厂征调了一百多名飞行器专家,组织了个考察团。”
李学武手指晃了晃,说道:“送去了日本全程参与拆改装。”
“明年随着生产线一起回来,估计年底就能完成安装和调试。”
看得出来,聂成林是真的高兴,他也不介意在这一会儿给他多介绍几句。
“我知道咱们厂要造汽车,要造摩托车,”聂成林笑着说道:“真没想到这就要开始造飞机了。”
他点点头,说道:“生产飞机我是无能为力了,没这个手艺。”
“但为飞机制造厂建设工程做贡献,我还是有绵薄之力的。”
很真切的,他看着李学武说道:“你们真的做出成绩了,把红星厂带的越来越好了。”
“摩托车是六月份实现量产的,京城大街上已经有好多人骑了。”
李学武给对方讲着旧新闻,道:“羚羊汽车这会儿应该已经宣布量产了。”
“我出来的时候钢城那边就已经在安排了,就这两天。”
他抿了抿嘴角,又道:“红星厂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很好,在系统内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和赞许。”
看着不断点头的聂成林,他顿了顿,微笑着问道:“有没有想过把这份肯定说给李主任?”
“谁?李怀德吗?”
聂成林脸上的笑意突然消失,对于刚刚的肯定和赞许只字不提。
他微微摇头道:“他并不需要我的肯定,我也没有肯定他的必要。”
“因为这些成绩,我不认为跟他有什么关系,他就是个投机分子。”
聂成林当着众人的面,很直白地对李学武说道:“你敢说这些成绩里有他的贡献,我把这碗吃了。”
“算了吧——”
李学武没在意众人的惊诧,也没在意聂成林的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挪了自己的汤碗说道:“我还没吃饱呢,您还是放过我的饭碗吧。”
-----------------
李学武在营城的调研之行很顺利,即便只有一天的时间。
上午实地调研,下午由他主持,召开了组织座谈会。
会议上,徐斯年代表营城船舶对阶段性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和检讨。
对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做了计划和强调,也对李副主任一行人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专项部署。
李学武并没有抓着问题不放,而是点名询问和听取了部分干部和职工代表的发言和意见。
最后在总结讲话时,他就红星厂目前重点工作,做了专题宣讲和意见强调。
在讲话中,他并没有给众人留情面,但也没横扫一大片。
就事论事,主动讲了众人面临的情况,也谈了红星厂在推动人事变革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和处理办法。
态度就一个,理解,但必须执行。
他是面相比较狠的,讲起话来即便是和气中也会带上一点霸气。
会场内很是安静,只有笔尖摩擦纸张的声音。
讲了困难,讲了态度,讲了精神,最后他也讲到了政策和安排。
算是给众人留了一条活路,也叫后路。
打消他们的顾虑,也让他们轻装上阵,积极配合徐斯年推动这一工作。
在结束座谈会以后,他代表红星厂管委会,分别与班子内主管组织、人事、纪监、安全和业务工作的干部进行了谈话。
从当天下午开始,造船厂机关职工和干部明显能够感觉到,厂里的组织生态发生了震动性的变化。
当然跟总厂李副主任的到来有关系,可也能看得出厂里的几位副主任已经做出了破釜沉舟,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态度。
就在李副主任组织谈话的时候,造船厂后勤管理处副处长、食堂主任等人纷纷被免职调查。
机关各管理处纷纷召开工作会议,重点强调业务和组织纪律,宣贯李副主任的讲话精神……
这当然不是无妄之灾,他们要是没有问题,刀子也不会落在他们身上。
但是,这种坚决的态度和执行力度,也给厂里某些干部一记当头棒喝。
李副主任来了,变天了。
-----------------
“咱们这算什么?”
周苗苗笑着对岸上送行的队伍挥了挥手,嘴上问着樊华。
樊华笑了笑,回道:“夙兴夜寐,劳苦功高。”
“哈哈哈——”
周苗苗很开心地说道:“还是你有文化,我就说不出这两个成语。”
樊华看了她一眼,心里想着什么不知道,但脸上的笑意不像是看学生的。
回去的船依旧是那艘游艇,但船上已经没有了那些外商。
他们将乘坐这艘船回到津门,明天上午还有个办公会。
下午则是参加在联合储蓄银行那边召开的现场会。
明天下午不用像昨天和今天这样赶夜路,周一上午他们乘坐火车回到京城。
是这样的,出差不说,还把周末混丢了,这是李学武最不愿意,也是大家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