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行业搅屎棍!

帮助红星厂把生产线拆回来安装上,保证红星厂飞行器制造厂正常生产,在这一过程中,冰城飞机制造厂能获得全部的生产参数。

这样,他们就可以将研究项目继续下去了。

毕竟已经得到了生产线,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新的机型,或者研发该机型的改款嘛。

只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能够保证701工程的研究没有白费。

毕竟五年时间培养诸多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无缝对接到这个项目。

至于说以什么样的形式合作,冰城飞机制造厂如何保证技术获取的同时保证自己的利益。

这就需要他来谈了,谈的好,皆大欢喜,谈不好,他得背这个锅。

你也可以说请上面直接施压,按着红星厂与冰城飞机制造厂合作。

但这样的合作工业部有意见,红星厂早晚要踹开他们。

所以,要好好谈,谈好了。

而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他需要过的第一关。

“听李主任介绍,与日商的合作,以及这个项目,都是您负责谈下来的?”

“您误会了,呵呵——”

李学武轻笑着放下手里的茶杯,看着孔晓博解释道:“我是负责红星厂管委办协调工作的副主任。”

“因为我懂一些外语,恰巧又负责了一些安全事务,所以——”

他顿了顿,这才缓缓地点头说道:“我算是间接地接触到了这个项目,并且负责日常的联系。”

“哦——”

孔晓博点点头,看着李学武问道:“能介绍一下项目合作的具体情况吗?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您多虑了,我们没什么介意不介意的,这是正常的对外合作。”

李学武看着他强调道:“我们与企业并不是第一次合作了。”

“早在去年,我们就已经敲定了关于电子电气工业的合作。”

他轻轻抬了一下手介绍道:“同时,三禾联合株式会社也负责我们厂包括五金、食品以及其他工业产品在日韩以及北美的代理经销业务。”

“是这样啊——”

孔晓博听着听着便不由得认真了起来,赞叹道:“没想到红星厂的业务做的这么好,还包括北美?”

“商业的流通性,只要有需要。”

李学武确定了一句,这才又讲道:“去年这个项目立项开始,我们厂生产的指甲刀和厨房工具等五金产品就已经通过三禾联合株式会社销往他们所负责的经销地了。”

“今年上半年,红星厂负责投建的电子电气工业基建项目有序完工,相应的生产设备也都采购到位,正在安装调试。”

他指了指柜子上崭新的电风扇介绍道:“这就是我们的产品。”

孔晓博的脸上已经有了惊讶的神色,看红星厂的材料和听红星厂的人介绍,这种震惊是两码事。

李学武很是随意地介绍道:“包括生活电器、厨房电器以及家用电器等等,我们签的是补偿协议。”

“我明白,是个好主意。”

孔晓博点点头,认同地说道:“只要能引进技术,就有机会创造属于咱们自己的产品。”

“这很难——”

李学武看着他,很是认真地说道:“红星厂一直致力于为人民服务,生产的产品也是如此。”

“质量优秀,功能先进,物美价廉才是我们追寻的目标。”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这才继续说道:“我们厂生产的红星羚羊汽车,品质不输京城汽车厂的212。”

“可你知道它的售价是多少钱吗?6000元到8000元。”

李学武也不等对方猜测,直接给出了答案,更不等对方震撼,再次介绍道:“我们厂生产的50CC摩托车,499元,电风扇,59元……”

“电风扇!59元?”

孔晓博听见李学武报了一连串商品的价,对电风扇最为敏感。

他指了指柜子上的电风扇惊讶道:“我们家刚买的,130元。”

“呵呵呵——”

李学武轻笑着点点头,确定道:“就是59元,看来您买早了。”

“……”

孔晓博有些无语地看着李学武,项目可以暂时放一放,他们家好像亏钱了啊!

“我们厂的生产模式与一般的工厂不太一样。”

李学武也不等他发问,便解释道:“我们厂有一个部门,叫做贸易管理中心,他们负责供应链的管理。”

“你没听说过供应链吧?”

他也不管对方听没听过,就着柜子上的电风扇,便给对方讲起了供应链是什么,怎么运营的。

孔晓博听了连连惊讶,额头上都见了汗珠。

手里的烟早就掐了,水也不喝,很怕漏听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只等李学武讲完了,愣了好一会儿,他这才想明白。

敢情红星厂迅速崛起,是靠着供应链实现工业生产的。

这里不是零部件的生产商,而是商品的制造商。

“我大胆地猜测一下啊。”

孔晓博想明白了许多事,看着李学武认真地试探着问道:“你们搞直升机生产,也想用这一套系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微微抬了抬眉毛,确定道:“就是你们所谓的供应链?”

“您觉得可行吗?”

李学武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一脚把皮球踢了回去。

孔晓博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他微微皱眉,手指搓着下巴,倚在椅子上说道:“我了解你的意思。”

“我们正在搞的实验机就是从株洲飞机发动机制造厂拿的机器。”

他介绍道:“飞机的零部件也是多个工厂给生产的。”

“但是,我可从未想过把所有的零部件都抛出去,通过订单采购来实现飞行器的生产。”

孔晓博看着李学武,问道:“你们应该知道飞机是个技术难度相当高的工业产品,用采购来的零部件,你们就不担心质量问题吗?”

“为什么要担心质量问题呢?”

李学武摊开手反问道:“这难道不应该是生产单位担心的事吗?”

“我们下达的订单,至少有三个工厂负责生产,任何一家出现了质量问题,他们都要担负责任的。”

他看着孔晓博强调道:“我们厂的订单,不是计划内生产订单,质量出问题,我们可不给钱的。”

“还有,关于技术难度的问题”李学武解释道:“我们厂在研发和生产环节是隔离开的。”

“不是没有沟通和交流,但研发是相对独立的。”

他示意了研究所的方向介绍道:“我们有自己的科研所,包括很多项目都是出自那里的支持。”

“我们李主任讲过,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李学武看向对方,微笑着说道:“您看,我们刚刚得到飞机生产线,您这懂技术的不就来了嘛。”

孔晓博理解了,也服气了,红星厂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

他们完全不在意产品背后所代表的意义,真就摇起了为人民服务的大旗,只要不违背这一原则。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在拥有了对外贸易这个无限盈利的渠道,红星厂到底能不能通过供应链来实现直升飞机的生产呢?

答案其实不用孔晓博来回答,李学武也没想从他这里得到意见。

问他,就是让他思考,明白红星厂现在这个项目上的态度。

我们都有生产线了,还怕没有技术支持?

上面可以没有你701项目组,但绝对不能没有红星厂直升机生产线。

所以,你要跟红星厂谈,就得拿出应有的态度来。

颐指气使,自持技术就要看不起红星厂,那甭谈了,我们不缺大爷。

孔晓博看着柜子上的电风扇陷入了沉思。

红星厂的生产模式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这里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生产技术,因为这里也不生产零部件。

唯一的,飞机的核心零部件也是采购的,即便红星厂也在搞研究。

李学武刚刚提到了,红星厂有自己的发动机研究所。

未来也是要自己生产动力系统的,以满足更多和更高的需要。

目前,红星厂缺的是组装生产技术,缺的是从日本把这条生产线完整带回来的技术。

很难吗?

就像李学武介绍的那样,华清飞行器制造专家牵头,组织了一批毕业生早就准备好了。

如果不是他们突然插一杠子,考察团队已经准备启程了。

现在,李学武已经把问题摆明了,我们可以不要你们的技术,但你们能不要我们的支持吗?

不能,孔晓博是701飞行器项目的负责人,他得为这个项目团队负责。

所以,现在成了他要主动拿出技术和诚意来,以得到红星厂的满意和支持,是上赶着来求人的。

“我们已经拿到了邀请函,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我把日期延后了一些日子。”

李学武放下茶杯,看着深思的孔晓博说道:“您可以在红星厂多转转,多看看,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咱们再慢慢谈。”

“关于考察团的事——”

孔晓博没在意李学武话里的威胁,认真地看着他问道:“你们是怎么打算和安排的?”

“这条生产线的重要性我就不说了”李学武看得出他要摊牌了,认真地解释道:“考察团需要尽快出发,在半年时间里,完成拆装和改造。”

“是由三禾株式会社联系日本的企业对这条生产线进行改造。”

李学武强调道:“考察团可以参与到其中,目的是保证生产线回国后可以顺利的安装和生产。”

“恐怕不只是保证安装和生产吧?”

孔晓博的回答也变得犀利了起来,看着李学武问道:“关于这条生产线,你们是怎么安排的?”

“立足当下,继往开来。”

李学武没在意他的质疑,很是随意地回答道:“现在连生产线长啥样的我们都没看到,谈什么未来?”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低眉垂目地说道:“先把飞机生产出来再说吧。”

“倒也是——”

见他如此,孔晓博挑了挑眉毛,又问道:“关于技术合作呢?”

“你们是怎么安排的?”

他叠起右腿,双手随意地放在腿上,看着李学武问道:“总不能等生产线拉回来,飞机生产出来再谈吧?”

“呵呵,那不成了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了嘛。”

李学武轻笑着放下茶杯,看着对方正经地说道:“两个条件。”

“第一,由该项目引申出的飞行器技术我们厂要共享。”

不等孔晓博拒绝,他摆了摆手,继续说道:“第二,我们厂可以共享直升飞机制造厂。”

“什么——!”

孔晓博嘴里拒绝的话一时还真说不出口了。

红星厂要这个项目引申出来的技术,也就意味着701项目再往后研发的技术都要共享给红星厂。

那他们不白干了嘛!

不白干,红星厂的第二个条件彻底把他的话怼了回去。

“股份合作,还是联营生产?”

“股份合作?”

李学武轻笑着看向他,表情很是微妙地问道:“这个项目东城信用社投了500万元,你们能出多少啊?”

孔晓博:“……”

你吓我啊!

有钱就了不起啊!

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啊!

“谈谈联营生产的条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