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鬼胎各怀心思重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2137 字 19天前

说曹操操到,几人正聊着天,汪道昆下直就就已经来到裕王府,朱载坖请汪道昆进来,李春芳说道:“伯玉啊,殿下想了解下扬州的徽州盐商,想来伯玉是很清楚的吧,不妨给殿下说说。”

汪道昆笑笑说道:“这徽州盐商,下官倒确实略知一二,徽州盐商,主要是徽州歙县人,其中以溪南吴氏,棠樾鲍氏,练塘黄氏,岩镇汪氏最为出名。”

朱载坖笑着问道:“这岩镇汪氏,就是伯玉的出身吧?”

汪道昆笑着点点头,说道:“正德时,家祖必公(汪道昆祖父汪玄仪)从商,率东以居,任家中委老成数辈,输粮于边,以给军储,请盐于官,以足群费,扩弘土田,以资储积之末,拓集农佃,以备力役之繁。”

说白了,大部分的大明盐商也和汪家是一样起家的,就是在开中法中赚取差额利润,汪道昆为朱载坖介绍道:“贾者首鱼盐,次布帛,贩绸则中贾耳。”可见食盐的利润之丰厚。

不过食盐的利润丰厚,门槛也不低,经营盐业需要资本,一般需要积累扩大的过程。徽州盐商从业淮扬,其资本来源大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席丰履厚,依赖家资。另一种是先在他地经营其他商品,积累资本到一定程度后,往往转移至淮扬从事盐业,做大做强。

徽州盐商往往都是后者,而且徽州盐商的还有个特点,就是一窝则父子兄弟相守,一行盐之地则姻娅亲戚相据,依靠家族力量,互相抱团是徽州盐商的特点,这就使得徽商的力量更为集中,两淮徽商的实力更为雄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除了徽商之外,扬州盐商中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群体就是山陕商人,以输粟入边、开中行盐为主业的,主要由西安府北部的泾阳、三原县人和同州府朝邑县人以及凤翔府人加上山西蒲州人构成的,他们从大明立国起就从事盐业,经营路径,与徽州盐商相似,大多先在其他地区从事其他行业,而后向淮扬转移从事盐业。

山、陕等西北地区缺少棉布,所需主要靠从江南输入,盐商大多从经营布业开始,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转而从事盐业。其中最着名的就是蒲州王家和张家,后来的首辅张四维、兵部尚书王崇古就是出身于此。现在的本兵杨博也是蒲州人,和王家还是姻亲。

虽然大明的盐业是块肥肉,但是谁也不会嫌钱少啊。在扬州,山陕商帮和徽州商帮因为互相争夺利益,早就斗得不可开交了,杨博这次提出设立江北兵备兼督理粮饷,算是公私两便,既加强江北的防务,又想安排一个自己人到扬州人,因为徽州属于南直隶,一向在朝中颇有势力,利用朝廷打击山陕商帮的事情没少干。

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杨博坐上了兵部尚书的位置,当然要还以颜色,这才是汪道昆着急的原因。因为汪家可是徽州盐商的领头人,树大招风,难保杨博不拿汪家当那只给猴看的鸡,破家的知县,灭门的府尹可不是说着玩的,汪道昆远在京师,根本没法照应家族,而杨博现在是兵部尚书,要是想推荐一个人,肯定比他汪道昆要有力的多,故而他希望朱载坖能帮他一把。

朱载坖问道:“本兵可有人选推荐?”

汪道昆神色黯然的说道:“杨司马中意常镇兵备副使王崇古。”

朱载坖哦了一声,才知道汪道昆为什么这么着急,和王崇古比起来,汪道昆还真是没有任何优势,王崇古是嘉靖二十年进士,比汪道昆整整早了两科,而且王崇古早就以知兵闻名了,汪道昆虽然一直在兵部,可是毕竟没有在地方亲自领兵过,和王崇古争,汪道昆真是半点胜算都没有。

但是汪道昆不得不争,王崇古也是山西蒲州人,自己出身于蒲州王氏,还是蒲州张氏的姻亲,要是他到了扬州,不借机打压徽州商帮才是怪事呢!

朱载坖问道:“那阁老们呢?”

汪道昆说道:“严阁老属意台州知府谭纶,徐阁老倒是没听说过有什么属意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