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公子发提议。
子产自然跟上。
公子发当然是郑国的公族,只是他本人没有太大的权势,家族实力也只能算一般般。
他们随大流上了城墙,对外看去已经看到列阵静立的晋军。
城外不止有晋军。
不是到了迫不得已的窘境,没有守军会在进行城池保卫战的时候,将所有部队缩回城内,一定会在城外保留相当数量的部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此,郑国都城之外的一个要地,其实是分别驻扎了部队。
那一支逼近“新郑”的晋军,他们摆开阵势,面朝的方向便是郑军在城外的其中一个军营。
“是晋国新军。”
“范氏先主刚刚过世不久,范氏新主就率军出征。晋国是多恨我们啊?”
“晋国与列国不同,时逢国战可以不用守丧。”
说的是守不守丧的问题吗?
多数的郑国贵族心忧楚国的援军怎么还不到。
一些了解晋国的郑国贵族,他们害怕晋国会不愿意接受投降。
没有错,面对晋国出兵报复,郑国君臣根本没有想要硬碰硬。
郑国君臣已经在庙堂上商议完毕,楚国的支援没有到之前,他们会先向晋军投降,等楚军到了再向楚军投降,随后跟楚军一块打晋军。
这是什么操作?
反正就是一些掌权的大聪明不想单独面对晋军,想用投降的方式逃避交战,避免在交战中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
等楚军到了向楚军投降,再与楚军一块对晋军作战?原因是郑国君臣现阶段比较看好楚国。
且不提郑国君臣怎么会在“赭丘之战”有结果后,为什么仍旧看好楚国。
郑国君臣面对晋军的压力,想搞那一系列的操作,是不是很令人窒息?
然而,那种令人窒息的操作,不止一次在郑国身上发生了。
在晋军这一边。
出动的军团是新军,出征的一众卿大夫却是全部到了前沿。
“只等郑国派人来投降了。”士匄不是用疑问句,完全是使用笃定用词。
没有办法的事情,无论是哪一代人掌权,晋人真的搞不懂郑人的脑回路。
尽管晋人搞不懂郑人的脑回路,发生的次数实在是太多,完全是被整得习惯了。
果然,没有等晋军敲响战鼓,有郑国的使者前来。
“我们要投降。”郑国使者看到晋国一众卿大夫,很直接提出来意。
智罃更直接,问道:“愿意交出多少人口和物资?”
郑国使者答道:“一千人以及两千石各类粮食?”
比较诡异的事情还在后续。
智罃现场跟郑国使者讨价还价,晋国这一方要求多一点,郑国那一方要求少一些,互相砍价最终定格在郑国支付两千人和五千石粮食。
“请贵方耐心等待十天?”郑国的使者提出请求。
晋国这边,智罃直接翻白眼,其余卿大夫都有人忍不住笑出声。
为什么发笑?
难道是郑国答应的赔偿,后面不会支付吗?
不是的。
郑国一定会支付赔偿,只是最终的质量取决于接下来发生交战,到底是晋军赢或是输了。
所以,智罃从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回事,愿意接受郑国的投降,根本原因是知道需要等楚军北上,两边看交战情况再为这一场战役来审判郑国的结果。
要是晋军打赢的话,郑国第一次投降答应交付的人口和粮食在质量上会很好,郑国还要支付更大的第二笔战败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