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令也知道士燮的担忧,乃至于赞同士燮在“外无强虏,内无悍臣,国恒亡”的观念,
问题是什么?士燮抓得时机实在太烂了!
这一点好像也怪不到士燮?只能说当前并没有所谓的“政治家”,更不存在“战略眼光”这个词,能够走一步看一步都算是强人,走一步看三步压根就是妖孽。
那是体现在发展家族与统领国家上面,并不单独指那一项。
因此,楼令从一开始就规划好楼氏的发展道路,哪怕仅仅是规划了十年,讲事实就是过于划时代。
也正是因为楼令的超前,才有了楼氏现如今的规模。不然可以翻一番历史,真的找不到一个几乎从零开始的家族,能够在短短十多年之内发展到那样。
当然了,那是赵武还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他只花了不到五年就恢复赵氏覆灭之前的规模,二十年不到让赵氏成为晋国内部最强大的家族。
只是,赵氏覆灭又再次振兴,讲事实就是得了先辈的遗泽,包括赵武能够担任卿位。
楼令没有遗泽可以继承,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努力打拼。
现在的士燮大概只是有初步的思考?让他将想法阐述出来,大概率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达清楚。
这一次的会议没有结论。
其实,没有结论就是有了结果。
南下的晋军绝不可能就此撤兵,无论心里有没有底,总之就是要跟楚军打。
只不过,由于心里太过没底的关系,栾书不敢下令继续南下立刻与楚军交战。
恰好宋军被郑军击败的消息传来,栾书下令大军转道前往,他们要前往宋国境内。
大军走到一半,华元亲自带着郑军从宋国势力范围撤离的消息过来。
“郑军直接前往陈国了。”华元当着晋国众人讲出这个消息。
在此时,晋军已经抵达郑国与宋国的边境处。
栾书表示知道,问:“诸侯可都率军抵达宋国?”
华元露出错愕的表情。
这种事情,不该是晋国直接与诸侯联系,轮得到宋国来管吗?
栾书解释道:“北边连续下了十多天的雨,我们这边的人与各方诸侯失去联系了。”
之前,离晋军最近的会盟诸侯是在曹国,互相之间十天左右能够通讯一次。
随着栾书率军一直南下,联系的间隔一再增加,到现如今完全断了联系。
“雨下得很大吗?”华元知道当前季节有些局部确实会连降大雨,没想到大到会让晋国与诸侯失去联系。
栾书不是没有想过,到底是不是诸侯故意躲起来不联系。
要知道楚国一再增兵,屯驻在陈国势力范围的楚军早就已经突破二十万这个数量。
诸侯肯定也在关注楚国的动向,他们获知楚军在陈国集结的兵力超过二十万,怎么可能会不心生退缩之意呢?
大实话就是,晋国这边打探到楚军超过二十万,不是明白撤军将导致出现什么格局,他们也想退缩了。
现在的晋国高层,他们完全就是知道撤军将带来何等严重的后果,乃至于比战败的结果更差,一个个才咬牙硬撑着。
“诸侯……不能来吗?”华元当然也知道楚军的数量。
宋国君臣比任何一方都害怕晋军会龟缩,才有了华元亲自过来的这一举动。
华元那么问,其实就是在试探晋国高层会不会退缩。
如果晋国撤军,固然晋国会出现一系列恶劣的后续结果,马上会遭殃的却一定是宋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栾书怎么会看不出华元内心的担忧,笑眯眯地说道:“我们一定不会放弃宋国这位盟友。”
事实是,晋人已经退无可退。
栾书搞了那么多的阴谋诡计,无论是什么手段都奔着人心而去,哪能不知道该怎么玩?
晋军不可能不战而逃,问题是宋国君臣不知道。
所以,栾书这个时候不卖宋国人情,什么时候卖?
这个承诺对宋国无比重要,直接让华元露出一脸的感动。
“我立刻去面见君上,携带全国的兵力立即与伯国大军会合。”华元需要表态。
栾书却是说道:“楚军兵力太多,有条件两线作战。如果贵方国内空虚……”
华元先“这……”的拖了很长的尾音,再问道:“晋卿的意思是?”
早有决断的栾书说道:“请你们屯兵‘汋陵’这一所在,楚军攻打的话,无论怎么样都守住;一旦楚军不去打,请你们一定主动出击,缠住当面的楚军。”
这个“汋陵”是宋国的地盘,它是宋国与陈国的边境城池之一。
楚军现如今屯驻在陈国都城“宛丘”附近,无论郑国、宋国、陈国都是地势相对平坦的国家,等于大军可选的行军通道非常多。
晋国高层当然想让宋军与己方大军会合,增加与楚军交战的可用兵力。
可是,宋国真的倾巢而出与晋军会合,国内空虚再被楚军入侵,完全有可能让宋国君臣屈服。
到那个时候,宋君成下令宋军调转矛头对付晋军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只是一场战役的胜败倒是没有什么,郑国已经背叛晋国,再让宋国屈服楚国,晋国在南边可就没有了盟友。
那样一来,晋国高层商议来商议去,拿出的决断是让宋军先保家卫国。
晋国高层商议的结果不止是那般,他们后面还会通知各诸侯率军进入宋国,前往“汋陵”与宋军会合。
等于说,晋国高层知道当前的情况非常不妙,他们却是抱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这一战晋军单独面对楚国阵营的大军。
有了那等决心的晋国高层,他们近来不再互相针对或拆台,进入到前所未有的精诚合作阶段。成了这种状态的晋国,某种意义上来讲空前强大。
华元走了,走得很急。
送走华元的栾书将自己封闭在军帐内,一待就是三天没有出来一步。
“君上的病好了,率领上军正在南下。”栾书再一次召集众人,自然是在三天之后。
得到这个消息的众人,脸色上没有展露什么情绪。
栾书继续说道:“算一算时间,楚君已经北上。这样一来,楚军应该是已经在北上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