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邓愈一个没忍住,直接轻哼出声。
而在场的其他将帅,甚至军中士卒,如今对詹徽也是愈发的瞧不上眼。
眼下是什么场合?
朱标返朝,天家离别之时。
但凡有些分寸的臣子,便不会于此时打扰老朱、朱标。
就算有紧要之事,提前或者过后再议才最妥当。
然而这詹徽却在朱标即将登船之时,请命离开倭国,返回大明!
“真没出息!”邓愈、冯胜几名将帅心中嘀咕。
营中将士哪个不是抛家舍业,于家相隔千里?
而且詹徽带领的新军一直都在大军后方做些个善后收尾的工作,不似营中将士一般,还需亲冒矢石,与倭人生死相拼。
可就是这么好的差事,营地那些将士未有怯战之意,詹徽这王八羔子却争着抢着要同朱标回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也是听到詹徽这话,朱标眉头一紧,刚准备出声斥责。
老朱却也在此时出声道:“也好,新军将死不比营中将士,被掳来倭国也有数年之久。”
“标儿,你便带新军将士一并返京,途中他们还能担任护卫之责。”
“爹?”
当看到朱标有些不悦看向自己,老朱脸上笑容更盛,继续点头道:“詹徽到底还只是个文人,自吃不了军阵之苦,一并回去吧。”
“多谢太上皇恩典!”
“谢陛下隆恩!”
见状,朱标随即颔首,便也命詹徽一并返朝。
只不过同时老朱却冲新军将士道:“新军将士若有心留任军中,可留在倭国,斩敌建功。”
“若思亲之情已至极限,返朝之后,朕会准你等还乡。”
听到这话,位于军阵后方的新军兵卒忙扯着嗓子回道:“我等愿留在倭国,继续建功立业。”
“倭寇畜生行径,不报此仇,我等无颜回见家乡父老。”
除新军之中的几名女子、老人外,但凡正年男子无一愿意还朝。
对于此番结果,老朱还当真一点都不意外。
毕竟大明户籍制度极其严格,虽说军户也不怎么样,可到底从军将士每月都有俸银。
对这些白衣将士,回乡只能耕地的百姓来说。
他们更愿意趁此机会一改户籍,成为军户,没准接下来还能杀敌立功,得些赏银回家娶妻生子。
所以眼下!
于妇女、老人之中,请求还朝的詹徽反倒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詹徽,带领新军先行登船。”
听到声音,詹徽抱拳领命后,便带领一队妇女、老人登上回京大船。
而此时。
朱标看向老朱有些不满道:“爹,詹徽不堪军阵辛苦,竟想还朝。若按儿子的脾气,就偏要他留在倭国战场,偏要他领兵冲锋!”
见此时朱标满是孩子话的语调,老朱轻笑一声,随意说道:“詹徽方才不也说了很明白了?”
“‘对倭之战,我军多有无奈。’这小子明摆着是要表忠心,要为三军将士担下屠戮倭人百姓的恶名!”
“儿子当然知道,可.....”朱标轻叹口气,道:“儿子是担心准詹徽还朝,影响军心。”
“怎会!”老朱大大咧咧,满不在乎道:“咱还在军中,军心无碍。”
“况且军中将士怎么可能愿意还朝,一倭抵三贼,如此巨功谁愿意错失良机?”
“就如蓝玉的先锋营以及新军将士一般,现在让他们离军还朝,他们自己都一百个不愿。”
待老朱说完,朱标默默点头,倒也不再纠结此事。
而此时,老朱轻轻拍了拍朱标的肩膀,愈发温声说道:“百万大军在外,朝中兵马短缺。回京之后不可太过冒失,稳妥为上。”
“有什么麻烦事,等咱回去一起操办。”
“父皇放心.....”
“还有.....”老朱上前一步,凑到朱标跟前愈发小声说道:“你娘见咱没有回去,必然大发雷霆,你小子也替咱好好劝劝。”
“您放心!”
语罢,老朱随意摆了摆手,示意朱标登船。
毕竟自家儿子几斤几两,他也是知道的,所以朱标还朝自然没什么好担心的。
不多时。
当看到朱标登上船头,船队启航。
老朱心中自有些许难舍,特别是看到立于船头的朱标渐渐看不真切,此刻的老朱甚至想尽快扫平倭国南朝,早些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