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难民之信

安排完一长串事情,孙义成又低声和身边的陈老几人商量了几句,这才又大声说道:“日本人扶持的巴莫政府计划是在九月一日宣布独立,我们对外宣布的时间就定在巴莫政府对外宣布一小时之后进行。各位,一个暂新的国家将在二十天后宣告成立,你们将是她的见证者,也是他们的主任,诸君,努力吧!”

接下来的时间,国家成立的准备工作就交给陈老他们,孙义成就开始了在缅北各地的巡察。当然巡察只是借口,他要将从埃及美国墨西哥这些地方得了的大量的粮食和各种物资,送到各个难民居住点去。

缅甸大量的木材,为建造房屋起到了很大的便利。当知道在这里建造的房屋,全部属于子之后,那些新到的难民,爆发出了无比的战斗力,连家里的老人小孩都帮着刮树皮,背石头,一起建造自己的家。

为了避免出现过度占地的情况,孙义成规定所有居民点的房子都要以楼房的形式出现,农村的住房最少也要是两层楼房,城镇的,则统一为五层楼房,建筑用的砖石,就地烧制,反正原料多的是,他只负责提供水泥就好了。

邱云飞难民收集转运工作做的很到位,两个多月时间,已经有超过四十万国内难民,从昆明运到了南坎市,然后又被分流到缅甸西北的葡萄、马高、敢帕。西部的蒙育瓦、高林,北部的密支那、八莫、皎梅,以及东部的景栋、昔卜,和曼德勒等地。

一个月接近十六万人的接收和转移,邱云飞也算是尽力了,但孙义成还觉得不够,他最终的移民数量是五百万,在二战结束之前完成,现在已经是四三年了,距离战争结束的四五年九月,也就两年时间了,两百五十万人的转移数量,压力还是很大。

当然,二战结束不意味着国内战争也会结束,三年的内战,也能给孙义成一定收取难民的机会,但那个时候比起现在就更加困难了,所以抓紧眼前的最后两年时间收容难民,刻不容缓。

九月一日马上就到,孙义成暂缓去西北葡萄县送物资的计划,决定先把眼前这件事做好,应对巴莫政府的独立。不过他可以先见见从昆明急匆匆赶回来的邱云飞,这位是被孙义成紧急叫回来的,因为他有些想法想和对方交流一下。

送邱云飞的小车是傍晚时分到的,到时孙义成已经为这位邱市长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饭,并亲自到门口迎接,晚饭有酒有肉,酒是日本清酒,肉则是牛排。

空间里有那么多冻牛肉,不吃这个吃什么。为了烤牛排,孙义成还专门让钊文春会长在城里帮忙找了一位会西餐的厨师来帮忙。

见到孙义成亲自在门口迎接自己,邱市长有些小紧张,赶忙快步上前想给孙义成见礼,却被后者拦住了。

“公义(邱云飞的字)先生就不要客气了,来来来!晚饭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进去边吃边聊!”

将邱云飞接进屋,孙义成也不再客气,开始给他布酒夹菜,聊一些其他方面的话题,渐渐的,邱云飞也放开了,一边和孙义成吃菜喝酒,一边也有说有笑地聊了起来。

两人从目前的国际战事聊到了国内战事,慢慢的话题就引到难民上面来了,一说到难民,这位的话就更多了。

“司令官,你是不知道,那些难民有多苦,要不是有我们接纳他们,今年在国内,不知道有多少难民都过不了这个冬天。我听说在重庆和广西那边难民更多,可惜路途太远,我们去不了。”

“公义先生,今天找你来正是为了重庆那边的难民,我也听说重庆那边难民人数比昆明还多。我有个想法,组织一批人去重庆,在那里也搞一个和昆明一样的救济会,收留和转移难民。”

“真的吗!司令官,你要派人去重庆?”听到孙义成的话,邱云飞一下子从座位上站起来,很是激动地问道,刚才他说起重庆的难民,目的就是想引起孙义成的注意,没有想到对方竟然说出要派人去重庆办救济会的事情了,大出乎他的预料。原想着只希望能得个芝麻,没有想到对方却送出个西瓜来。

“当然,找你回来就是为了此事,你在昆明的工作很有成效,大家有目共睹,所以我想派你去重庆,一来熟悉工作内容,二来你有些之前的官场朋友,说不定到时还能用一用。”

“司令官大仁大义,我代重庆的难民先在这里感谢司令官了!”邱云飞起身,给孙义成作了一个揖,对此孙义成没有阻拦,随他去了。

“司令官,你不知道,当我们收纳那些难民时,他们有多么的感激,做官数十年,唯有这一次做事,让我觉得心里踏实,觉得真是为民在做事啊!对了,我这里有一份难民写的感谢信,我拿给司令官看看,真的是肺腑之言呐!”

说着,邱云飞从贴身衣服的口袋里面取出一个信封,从信封里抽出一张写满字的信纸来,双手递到孙义成跟前。

接过信纸,孙义成借着明亮的灯光看了起来,信应该是一位有文化难民写的,字迹很是工整和漂亮,至少孙义成是写不出来的。信内容如下:

“……窃民籍隶湖北宜昌,自去夏家乡沦陷,因不愿附为敌寇顺奴,乃九死一生辗转逃亡来滇,初犹端赖携来些微余资沿途小贸营生,惟以近来生活物价高涨,民又行将六十衰龄,自逃出时起即不时患病,来滇后又迭遭敌机轰炸,所有余资衣物,已耗用损失殆尽,致民四口之家,生活已濒临绝境,民又连病潦倒,借贷又苦无门,闻钧会赈灾济难,举国咸沾地惠,民亦尝闻有难民登记处予以救济,惟不谙申请手续,致未请求,兹以贫病交迫,幸得钧会救济,将俾民病医治痊好,并送衣赠吃,救民四口之家性命,实感钧会之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