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抉择

在之后的日子里,李逸一方面积极参与朝廷事务,为百姓谋福利,提出了许多兴修水利、减轻赋税的建议;另一方面,他也在暗中调查那些试图陷害他的势力,收集证据,准备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反击。

他知道,自己的道路还很长,这场战争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而他要守护的,不仅仅是相府的荣耀,更是这片土地上百姓的安宁和幸福。他必须变得更加强大,才能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和世间站稳脚跟,续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逸在朝堂中的影响力逐渐稳固。他所提出的兴修水利和减轻赋税的建议开始逐步实施,百姓们对他的赞誉之声也越来越高。

然而,那些嫉妒相府的势力并未停止他们的阴谋。他们暗中勾结,拉拢了一些地方官员,试图在地方事务上给李逸制造麻烦。

在南方的一个郡县,相府推行的新赋税政策受到了重重阻碍。当地官员阳奉阴违,不但没有按照规定减轻赋税,反而增加了一些莫名的杂税。百姓们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李逸得知此事后,决定亲自前往调查。他只带了少数亲信随从,低调地进入了那个郡县。一到当地,他就发现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许多百姓因为交不起赋税,家中的田地被没收,甚至有不少人被迫流离失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逸首先找到了当地一位正直的老秀才。老秀才向他详细诉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指出这背后是当地官员与朝中势力勾结,妄图抹黑相府,破坏李逸的声誉。

“大人,您一定要为我们百姓做主啊。”老秀才泪流满面地说道。

李逸握紧了拳头,心中充满了愤怒。他知道,这是对他的挑衅,也是对相府的挑战。他开始暗中收集证据,走访各个村庄,与那些受苦的百姓交谈,并记录下他们的遭遇。

经过一番深入调查,李逸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他没有直接与当地官员对质,而是迅速返回京城,将证据呈递给了皇帝。

皇帝看到这些证据后,龙颜大怒。他当即下令严惩那些与朝中势力勾结、鱼肉百姓的地方官员。这一举措不仅让百姓们拍手称快,也让那些妄图陷害李逸的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

但李逸也明白,这只是暂时的胜利。那些势力不会轻易罢休,他们一定会寻找新的机会再次发动攻击。

在朝堂之上,李逸开始倡导吏治改革。他提出要建立更加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以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徇私舞弊。这个提议得到了一部分正直大臣的支持,但也遭到了不少保守势力的反对。

“此举会破坏官场现有的平衡,会让官员们人心惶惶,不利于朝廷稳定。”一位老臣站出来反对道。

李逸冷静地回应:“大人,如今官场积弊已久,若不改革,百姓受苦,朝廷根基也将动摇。我们应该以百姓利益和朝廷长远发展为重。”

双方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皇帝坐在龙椅上,仔细聆听着双方的观点。最终,皇帝决定部分采纳李逸的建议,先在几个郡县进行试点改革。

李逸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亲自前往试点郡县监督改革的实施。他深入基层,与地方官员和百姓共同探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方案。

在改革的过程中,李逸发现了一些新的人才。这些人才出身低微,但有着非凡的才能和正直的品德。他将这些人推荐给朝廷,希望他们能够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随着试点郡县改革的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李逸的吏治改革主张。那些反对的势力又开始蠢蠢欲动,他们企图在改革中寻找漏洞,再次抹黑李逸。

但李逸凭借着他的智慧和谨慎,一次次化解了危机。他在朝堂和民间的声望也不断提高,相府的地位愈发稳固。他继续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行,为了心中的理想和百姓的幸福努力奋斗着。

在吏治改革逐渐推进的过程中,李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那些保守势力见无法从正面阻止改革,便开始在背后耍弄阴谋诡计。

他们暗中煽动一些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小吏和贵族,在京城中散布谣言,说李逸的改革是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意图颠覆朝政。这些谣言如毒雾一般,开始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蔓延开来,甚至传入了宫廷之中。

皇帝听闻这些谣言后,虽未完全相信,但心中也不免产生了疑虑。他召见李逸,表情严肃地问道:“李爱卿,朕听闻外界有诸多关于你和吏治改革的传言,此事你作何解释?”

李逸坦然地跪在地上,回道:“陛下,这些皆是小人恶意中伤之举。臣一心推行改革,只为肃清吏治,使朝廷清明,百姓安乐。改革过程中虽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臣绝无私心。陛下可派人详查,若臣有半句虚言,愿受严惩。”

皇帝微微点头,说道:“朕自然相信爱卿的忠诚,但谣言惑众,也不可轻视。爱卿且继续推行改革,但要更加谨慎行事。”

李逸谢恩之后,深知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同时也要揪出谣言的源头,以正视听。他一方面加强了在试点郡县的改革力度,让改革成果更加显着,以事实堵住那些造谣者的嘴;另一方面,他吩咐亲信暗中调查谣言的传播路径。

经过一番细致的探查,终于发现是一位被革职的贵族在背后指使。这位贵族曾经在地方上横行霸道,搜刮民脂民膏,因吏治改革失去了往日的权势,所以怀恨在心,妄图报复。

李逸将调查结果呈递给皇帝,并请求皇帝严惩此人。皇帝看了证据后,下令将那贵族流放边疆,同时下旨平息谣言,并重申对吏治改革的支持。

随着这一风波的平息,吏治改革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开来。更多的郡县开始效仿试点郡县的成功经验,官场风气逐渐得到改善,清正廉洁的官员受到重用,贪污腐败者受到惩处。

在这个过程中,李逸也不忘培养人才。他在京城创办了一所学府,专门招收那些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不论出身贵贱,只要品德端正、学识渊博都可入学。这所学府中不仅教授儒家经典,还传授治国理政、军事谋略等实用知识。

李逸亲自到学府讲学,他将自己的战争经验、政治理念分享给学子们,希望能为朝廷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后备人才。这些学子们对李逸崇敬有加,他们以李逸为榜样,立志将来要为国家和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就在吏治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之时,边境却传来了紧急军情。北方的游牧民族趁着中原忙于改革内政,集结兵力,屡屡侵犯边境,烧杀抢掠,边境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皇帝紧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朝堂上,一些大臣主张议和,以避免战争带来的损耗;而另一些大臣则认为应该坚决出兵,给予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以彰显大国威严。

李逸深思熟虑之后,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议和只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唯有出兵,击退敌军,并且在边境加强防御工事,屯驻重兵,才能保边境长治久安。臣愿再次领兵出征,抗击外敌。”

皇帝看着李逸,眼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李爱卿,朕相信你的能力。但此次出征,朕希望你能速战速决,减少伤亡。”

李逸领命之后,迅速开始筹备出征事宜。他挑选了曾经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士,又从新培养的人才中选拔了一些有军事才能的年轻人,组成了一支精锐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