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量子通信芯片?”
杨乾从实验室负责人的手里接过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比他想象中要小得多,但比现在的硅基通信芯片稍微大些。
现在的手机通信芯片集成度很高,而眼前的芯片只有一个功能,那就是收发量子信息,功能相对单一。
“没错,这枚芯片采用了常温超导电子阱技术,使用被动监测磁性变化获得量子纠缠态变化,从而获取信息。”负责人说道。
“那如何发送信息呢?”杨乾好奇道。
量子纠缠态是量子通信的基础,但纠缠态也非常容易被打破,因为其不具有可观测性,一旦观测就退出纠缠状态。
当前的量子通信,主要是利用量子加密的真随机性,传递临时密钥,保证通信的绝对安全性。
通信还是通过普通的电磁通信手段进行,这显然不是杨乾想要的。
他想要的是真正的量子通信,完全有别于电磁波的通信模式,能够在任何地方立即得到另一方发送的消息。
“收发都是依靠磁场的变化干预量子的变化,再利用量子纠缠特性传递变化的信息。”负责人解释道。
杨乾听的似懂非懂,但也没有过于纠结,这种专业的事情,他只需要问能不能做到即可,不需要深入了解细节和原理。
“目前最大能通信速率和最大可接入数量是多少?”杨乾问道。
这才是他真正关心的问题,通信速率的大小关乎到使用场景,如果通信速率太低,那就只能应用在军事和保密通信领域,无法放开民用。
可接入数量也是如此,如果一套量子通信系统只能接入几万个终端,距离民用还差了很远。
“你拿的这枚用户端芯片是32位量子芯片,瞬时收发数据达到4个G,具体传输数据的速度要看整个网络的用户数量,理论值能够达到上万倍。”
听完负责人的话,杨乾很惊讶,竟然这么强悍,瞬时就是立即的意思,由于量子纠缠的缘故,不存在时延。
只要对方发生变化,这里就立即发生变化,消息也就立即传输了过来。
就在杨乾震惊的时候,负责人接着道:“不过这只是理论值,实际上受限于消息转化的速率,这枚芯片最高通信速度只能达到100个G。
其实也能做的更高,但成本就要高很多,这是我们综合当前技术条件下,认为最具备性价比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