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教授脸上瞬间闪过一丝尴尬,下意识地朝着栾教授那双沾满污泥的布鞋瞅了一眼,心中暗自腹诽:你自己都穿着沾满泥的鞋大摇大摆进来了……
不过,他还是迅速调整好表情,依旧笑容满面,侧身将张启拉到身前介绍道:“栾老,这是咱们生命科学院刚刚聘任的副教授张启,在生物学方面颇有天赋与见解,对咱们的实验田项目也很感兴趣,我这特意带他来拜访您老人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栾教授眉头紧皱,眼神里满是警惕与不耐,对着饶毅教授大声说道:“你肯定是黄鼠狼拜年没好心,说吧,你来什么目的?”他双手抱在胸前,那满是褶皱且沾着些许泥污的手指不停地敲打着手臂,仿佛在给饶毅教授施加无形的压力。
饶毅教授轻咳一声,脸上的笑容却未曾褪去,耐心地解释道:“栾老,您可别误会。这张启副教授对生物工程育种方向有着极大的热忱和独特的想法,他想在咱们这实验田大展身手,为咱们学校在这领域争得荣誉,我就想着带他来和您沟通沟通,看看能不能给他安排块合适的实验地。”
栾教授听后,将信将疑地把目光转向张启,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眼神犹如审视犯人一般,犀利而严苛,直看得张启都有些不自在。但张启还是挺直了腰杆,坦然地与栾教授对视,用坚定而诚恳的眼神表明自己的决心。
栾教授突然怒目圆睁,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跟着剧烈晃动,茶水溅出了些许。他大声吼道:“我还没有痴呆,你们竟然敢说谎!”
随后,他那如鹰隼般的目光直勾勾地射向张启,质问道:“你今年多大?”
张启不卑不亢地回答:“今年 18 周岁。”
栾教授一听,顿时嗤笑一声,满脸的不信任:“18 岁?18 岁就当上了副教授?你以为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别以为我好糊弄!”
饶毅教授见此情景,赶忙上前一步,神色严肃地解释道:“栾老,这绝不是谎言。张启的能力是经过我与其他 30 个教授共同严格测评通过的,他在生物学领域天赋异禀,而且已经有颇具影响力的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这样的成就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栾教授听闻,微微一怔,但随后更是怒气冲天。
饶毅教授不提张启发表论文在《自然》还好,这一提,栾教授更是怒火中烧,整个人像被点燃的炮仗。原来,自从饶毅教授等一批海外留学人才归国后,栾教授这些本土派教师内心便产生了复杂的情绪。他们觉得这些海归仿佛只是在国外镀了层金,回来就备受瞩目与青睐,抢占了不少资源与机会,因此对海归教师们有着潜在的抵触心理。
本土派教师们大多英语基础不够扎实,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缺乏足够的竞争力,难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如《自然》这类国外顶尖期刊上。这一直是他们心中的痛处。而如今饶毅教授提及张启在《自然》的发表经历,无疑是在栾教授的伤口上撒盐,深深勾起了他积压已久的痛心与怒火。
栾教授气得脸色涨红,额头上青筋暴起,他手指着饶毅教授,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你们这些海归,就知道拿国外的东西来显摆!在你们眼里,是不是只有在那些洋期刊发了论文才叫有本事?”
饶毅教授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言,面露懊悔之色,急忙想要解释,却被栾教授的盛怒之态打断,场面一时陷入了极度的尴尬与紧张之中。
张启微微向前一步,脸上带着谦逊却又坚定的神情,不卑不亢地开口说道:“栾教授,您的想法我完全理解,但请容我解释几句。学术本无国界,《自然》作为全球知名的科学期刊,确实为科研成果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能在其上发表论文,并非是为了炫耀所谓的‘海外光环’,而是因为其严谨的评审机制能够让更多不同地区的科研工作者检验我的研究成果,进而促进学术的进步与发展。”
他稍作停顿,目光诚挚地望向栾教授,继续说道:“您在国内科研一线默默耕耘,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深厚知识底蕴,同样令我钦佩不已。我深知每一位科研人员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推动科学前进而努力,不应因发表平台的差异而有所偏见。我此次前来,是真心希望能在这片实验田中开展生物工程育种的研究,为我国的农业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海归还是本土,大家都有着共同的目标与使命。”
栾教授听了张启这番话,微微一怔,但仍未完全释怀。他冷冰冰的说,“你叫做张启是吧?你想要我的实验田,有项目申请报告吗?”
张启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