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的秋风是这样写的——
我步入校园,看到刚刚扫过的校园里,又铺上了一层黄叶。这时耳边传来了同学们的朗读声:“树叶一片一片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象蝴蝶,有的象蜻蜓。小燕子看到了,叫着:妈妈、妈妈,信来了,催我们回南方去了,催我们回南方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侧耳细听,似乎确实听到了秋天的脚步声啊,金色的秋天!她来了,带来了丰收的果实,带来了人们的希望。她不但漫步在田野里,而且还向我们的校园里走来。
下面是老师修改的结尾——
抬头远望,我似乎确实看到了“她”,你看她黄衫飘舞,金发生辉,秀目含笑,漫步在田野里,倘佯在山水间,正迎着我们走来,走来,秋天的脚步正向我们走来……
何家杏把两个结尾。对比了一下,似乎都注意到了“点题。”但老师的结尾上下文联系紧凑,紧扣主题,比较更好一些。
老师给了何家杏的文章最高分,还在全体学员面前作为例子,进行了讲评。但是老师诚恳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和详细而中肯的评语,令何家杏终身难忘。
“文字基本功不错,描事绘景也有一些,语言中不乏生动之处,整篇文章也稍有起伏,结尾有余韵。开首简练,借母之口侧面写雨,殊可夸奖。
但各段看去不错,结构成篇却不甚妥当。犹如一女子五官端正,位置却不太合适,不是很可惜?病处还是在于材料处理不精当,将自己得意的东西一股脑煮在一起,罗丹‘砍手’之论,当是以戒。
前后两半衔接不起来。前半部分写这场秋雨不是时候,而后面通过回忆赞美秋天,风格、感情协调不起来,原因就在于从第一层次向第二层次‘跳’得太快,照顾不周到。
也许你想通过前后对比,以今秋雨多之讨厌,反衬童年秋景之绚烂;也许你想通过城市秋景的暗淡衬托农村收获的喜悦;也许你仅是作为一个引子引出‘秋’的话题。不管怎样,应确定一个中心,围绕一个目的写,如同一根彩线将珠子串起来,否则,读者就迷惑,不知所云。
建议你读一下茹志鹃的《百合花》学一学她的结构,她的风格同你是相近的。”
老师的评语一下就击中了文章的要害。当时何家杏想能表明秋天到来的景物有连绵的秋雨、令人欣喜的秋收和无情的秋风,所以选择了秋雨、秋收和秋风三个并不协调的景物,当时只考虑能突出“秋”的特点就行,没有考虑到情感的协调问题。虽然每段都写的各有优势,但放在一个篇章中确实不协调。
这次老师给予她的评价,似乎是又一次的加油,使何家杏又一次鼓足了圆梦的信心。她在心中暗想:正确认识自己人生价值,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