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方知是画通灵矣

在国人的画界里,一直有着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那些登峰造极的宗师,都具备常人所不及的本事——点睛。

一旦这种技能被他们施展出来,他们笔下的那些东西,就会变成活生生的存在,然后冲破画纸的束缚,破壁而出踏空而去。

这些神奇的故事里,首当其冲的莫过于僧繇大师的点睛之举,有龙凌空,然后也有龙依旧停杵在墙壁上,留给世人瞻仰。

除此之外,则与大唐画师韩干有关。这位醉心于马的大师,盛名于阴阳两界。

从王维资助韩干学画开始,没几年光阴,寓居长安的韩干已经颇有声名。上至皇宫贵族,下到黎民黔首,都知道长安城里有韩干这号人物。

因为他不光是会画马,而且还很爱马,只要有新的马匹进入长安,韩大师都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寻到马的主人,请求能让他仔细把马观摩一番。

为了了解马的习性,或者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大师在观摩马匹的时候,还会住在马厩里,详细地记下马的一举一动。

然后在画纸上,把自己对马的理解展示的一览无遗。因此,韩大师笔下的骏马图,不管是宣之于众的,还是藏在家里的草图,都成了人们追之若骛的对象。

就连玄宗皇帝,在听闻韩干之后,特的把他召进宫内,封为“供奉”。若非韩干,后人恐怕很难想象玄宗皇帝的“照夜白”到底长得是什么样子。

话说建中初年,在长安城的东市里,有一家兽医医馆,是东市人公认的行家和权威。韩干也是这家医馆的常客。

不过,与别人不同的是,韩干到这家兽医医馆打转,只是为了观察那些被郎中诊治的马匹诊治时的反应。

某天早上,医馆刚开门没多久。一位神色匆忙的客人就牵着一匹马进来了。他信手把缰绳挽在院子里的柱子上,然后就撞入大厅拉住了坐馆的郎中。

“先生,请你务必先帮我看一看。我这匹马不知怎么了,它的前蹄好像出了一点问题。要是您能看好它的话,我愿意拿二十贯作为诊金。”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长安城,向来米贵居大不易。这大清早的,就有人跑过来说要是能把他的马看好的话,愿意拿出二十贯作为酬谢。虽然还没有看到他的马到底出了什么毛病,但就光来客这衣着,想来也是不富即贵。

再说了,哪怕是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拿不到这酬金,可结个善缘也是好事啊。于是,坐馆郎中就随着来客出了大厅。

刚迈出门,坐馆郎中的目光就被来客说的那匹马给吸引住了。自己在这一行干了这么久,见过的马莫说千千万万,但千百八十还是有的。但那些马和这位客人牵过来的马比起来,似乎都一文不值了。

那马的毛色亮如锦缎璀璨夺目,仿佛能够反射周围一切事物的影子,骨骼线条更是流畅至极,每一处转折与衔接都是那么自然和谐。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话套用在这匹马身上,也不为过。

看着这匹马站在那里,坐馆郎中哪里按捺得住,撇开来客绕着那马来回走了好几圈。

“郎君,不知您这马是从何处觅得的啊?即便是当今圣上的‘照夜白’,或者那些舞马,没有一匹能比的上啊?”

因为来客在诊堂里说话的声音又大,而且给出的诊金又高。这时候,医馆里其他的郎中也围到了院子里。

一个眉发须白的郎中也跟着坐馆郎中开了口,“老夫行医治马已有二十余个年头啦,可像这般毛色出众且骨相绝佳的宝马,却是生平头一回见到呢!”

不过,不管郎中们怎么说,来客就是不肯说自己的马是从何处弄来的。反而一再强调,“众位先生,如是治好了我的马,我愿意拿出二十贯作为酬金。”

俗话说财帛动人心。虽然来客不肯说自己的马是从哪里来的,但想来肯定也有他不便说出的忌讳。

郎中们也不再纠结了,把目光集中在了马的身上。而且,还根据来客的说法,重点看了看马的前蹄。

然而,经过一番细致的观察之后,众人皆未能瞧出这匹马存在任何明显的病症或缺陷。

想了片刻之后,坐馆郎中开了口:“看不出这马有什么毛病啊,要不,郎君,你牵着这马走几步瞧瞧,好看看它的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