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边城是家园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边城的百姓流失这么严重是为什么?因为苛捐杂税过重吗?”

“但中原的百姓税一样重。因为外敌经常入侵吗?匪患丛生?官府不作为?”

“几百年这样过来,百姓像菜籽一样,这片土地丰沃了,他们就飘来扎根。这片土地出一点问题,他们就躲起来。”

“真正的核心是,他们没把边城当家!这片土地没埋过他们的先人,没有后代生于此长于此。这里就永远只是一个落脚点,随时有着跑路的打算。”

“我外出巡逻,发现边城的百姓种田跟中原差距很多,不能说他们不爱惜田地,只是他们花在田地上的时间很少,更愿意去多干点别的活赚钱。”

“不像中原百姓,一年四季一天几个时辰呆在田野里,田里绝没有一根杂草,田梗修的结实,田沟挖的平整。”

“为什么呢?因为中原百姓没想过要弃田而逃,田地就是他们的命!天灾人祸之后,他们一时躲避,但事后还会回到家园。”

“边城的百姓不一样,他们有一种只是借这里的田种植,今年种完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种?所以不用把太多精力花在田地上,只要管今年收成就行了。”

“程大人,如果你世代祖居的家遇到外敌你什么怎么做?如果你临时借居之地遇到外敌你又会怎么做?”

程榆的脸色凝重起来,王爷的想法从来都是异于常人,这个问题确实是他们从没想过的。

小主,

他老老实实回答:“自己的家,自己的田,拼死也要守!借居之地,自然是退避三舍。”

锦岁直视他的眼睛:“那你会为拼死守护边城吗?”

程榆的脸白了,锦岁没逼他回答:“我知道,现在的边城不值得任何人为之拼命!”

“呵呵,连城墙还没修起来,我这个王爷住草棚,更多的人住帐篷,你跟大家说,把边城当家,我们要拿命守护边城,人家只会当笑话听!”

“家?首先得有一个家呀?连咱们都这么想,更别说百姓了。

这些流民申请入户,或许是眼馋咱们放出来的优厚待遇,或者是他们怕在山里熬不过寒冬,或者是想趁边城热闹,有个正规身份来赚钱。”

“但是若边城再遭遇一次鞑子来攻,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立即躲回深山,绝不会为边城抛头颅洒热血。”

“我不怪他们,但我希望以我之力,来让入户边城的百姓,真正做到视边城为家。也许十年八年做不到,那我们就用二十年、三十年来努力。”

“总有一天,我们边城百姓会视这片土地为自己的家园,遇敌第一个想法不是逃避,而是用命来守护家园,守护家人。

我们的军队中有边城儿郎,我们的官员中有户籍是边城的官员,这里没有士族,没有权贵,没有三六九等,农夫、匠人、杂役……

所有人都能在边城得到公平公正和待遇,都能拿到平民的户籍,他们的孩子能上同一所学校,他们能进同一家饭馆吃饭,同住同一条街区。

这时,咱们边城才算是真正的一座宏伟之城。”

“这也是我强烈要求攒够基础工分才能办入户的原因,攒工分这个过程,他们会参与边城建设,会凭工分换到粮食,自己辛苦一番之后,官府分给他们的田和宅基地,他们才会百般珍惜。”

“人都有这种心理,轻易到手的东西总是不珍惜。工分制入户制度绝不能简约,要从头到尾都严格,如此一来,凡是取得户籍的百姓才知道手中的户籍有多来之不易。”

程榆拱手弯腰行礼:“王爷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下官佩服!下官明白了,王爷放心,入户制度会是边城最公平公正的制度之一。”

锦岁想到自己很快就不是戾王了,也许一开始顾长萧会执行她定下的规则,但难保未来哪一天,顾长萧将重心放在长安的事上,底层这些琐事他兼顾不到位,制度就变了。

她目光凝重地拍拍程榆的肩膀:“上位者只是发出指令,执行的是下面的官吏,如果王爷哪一天忘了这个事,程大人一定要提醒王爷。”

边城聪明人不多,程榆绝对算一个。燕九能猜真假戾王,全程参与郑芸案的程榆多少也猜到一些。

但锦岁觉得没必现在跟他说实话,她和真戾王又不是仇人,等朝廷的圣旨一来,真相大白,也省得程榆现在工作难做。

毕竟心里明白是一回事,说清楚了之后,边城有两个戾王,你让人家听谁的?

锦岁有种在做工作交接的感觉,跟程榆聊过边城的未来发展之后,又跟刘校尉聊东海基建。

盐田的重要性不用说大家也明白,她重点说的是建海港,虽然现在完全没影,可咱们得提前准备着。

想到燕九说跟边城合作海盐的事,她又把这事跟刘校尉说了说,主要是告诉刘校尉,晒海盐的技术说穿了是非常简单的。

千万别把精力放在隐瞒这个技术上面,与其这样,不如多开垦一些盐田。等咱们入户籍的流民多了,肯定要分一批到基地那边做盐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