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对于兖州和合肥新城的渴望,早已昭然若揭。此次,他下诏出动三十五万大军与诸葛亮的五万兵马联合攻打禀丘城,其意图非常明显:一旦攻克此城,东吴大军将迅速占领此地,留下小部分军队守城,大部队则与诸葛亮的兵马继续联合,向豫州进军。
然而,诸葛亮深知目前自己在兖州的兵力不足,无力与吴军争夺禀丘城。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兖州的治所落入东吴之手,然后东吴再派人或劝降或强攻,平定剩余的郡县。
这样一来,东吴的疆域又将新增一个州。
孙权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但作为睿智无双的诸葛亮来说,他岂能看不明白?然而,诸葛亮也有自己的盘算。
他深知孙权此次出动全国的精锐来抢地盘,与曹魏的兵马硬拼,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东吴的精锐必定损失惨重。
而大汉的后方正在加紧练兵,特别是成都军事学校,那里汇聚了魏国投降将领中的精英。他们正在接受严格的训练,准备在未来的战场上大放异彩。
诸葛亮计划利用东吴的兵力与曹魏硬拼,消耗其国力与兵力。而大汉则趁机休养生息、积蓄力量。这样一来,一涨一消之间,东吴的国力与兵力将日渐衰竭,而大汉则日益强大。最后鹿死谁手,结局自然不言而喻。
再者说了,如果此时诸葛亮与东吴争夺地盘,两军必然会发生火拼。这样一来,汉吴联盟就会名存实亡。又何谈尽快消灭曹魏呢?
诸葛亮早已成竹在胸:曹魏一灭,对付东吴不过是时间问题。现在不过是让其辉煌一时、得意片刻而已。谁笑得最后,谁才笑得最好。
在北城门外,诸葛亮的左侧是姜维率领的汉军,他们如同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右侧则是吕据率领的吴军,他们如同蛟龙出海般势不可挡。
最前面是栅栏与弓箭手组成的防线,他们早已箭矢上弦,瞄准了城头的魏军士卒。
弓箭手后面则是一万手持长矛和盾牌的盾牌手组成的第二道防线。他们高举盾牌,保护着后面的投石车和操作手,以免被城头的魏军弓箭手射杀。
盾牌手后面是两百架投石车组成的第三道防线。这些投石车将如同巨兽般咆哮着将石块与装满火油的陶罐投向城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石车的旁边则是高台与诸葛连弩组成的第四道防线。高台上层的诸葛连弩将如同死神的凝视般扫射着城头的魏军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