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人多势众,武器弹药又富足,他们消耗得起,但华东野战军消耗不起。
粟司令不得不做出战略调整,选择主动撤出已经没有突袭价值的潘塘,收缩战线另寻战机。
但意料之中的是,解放军的一次主动撤离,落到罕见能从解放军手里讨到便宜的国民党军口中,就成了一次能被着重夸耀的“潘塘镇大捷”。
打仗不行,吹嘘一流,捏造事实夸大宣传的本领,国民党堪称无出其右。
与此同时,中原野战军也面临着严峻战况。
整个淮海战役波及四个省,东西宽约三百五十余公里,南北长约二百五十余公里,与国军陷入激战的除了华东野战军,还有与国民党第十二兵团黄(维)兵团激战的中原野战军。
坐拥十二万兵力的第十二兵团,是国民党军中绝对的精锐。
清一色的美式装备,榴弹炮、山炮、坦克等重武器应有尽有,轻重机枪、冲锋枪更是数不胜数,在火力配置上远超国民党军的一般部队。
该兵团士兵还大多经历过抗日战争的洗礼,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等诸多重要战役。
在与日军作战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师、旅长及以下各级军官大多都是黄埔生,其他军官也多是经过正规军事院校培养,具备较高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
面对这样一支兵团,华中野战军面临的压力,并不会比华东野战军对战黄焕然兵团要来的轻松。
而如果不能牵制住第十二兵团与其它国军兵团汇合,不仅会让围歼黄焕然兵团的华东野战军压力剧增,甚至会影响整个淮海战役的走势。
中原野战军要肩负的,就是坚决阻击,甚至是创造机会歼灭敌十二兵团。
将战略战术发挥到极致的解放军,自然不会选择与绝对精锐的十二兵团正面硬拼。
古兵法云三十六计,但要想将兵法与实战相结合发挥出真正作用,仅靠纸上谈兵是绝对不够的。
中原野战军的战术是,诱敌深入,埋伏围歼。
说起来简单,真正实行起来却远不是这八个字所能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