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向新安镇地区的黄焕然(名百韬,因为直接说名字太容易被审核了,虽然绝无扭曲历史的本意,但算法摆在那里,修改审核一次耽搁大半天不说,还要在原有的基调上改得凌乱,缺失前后逻辑,所以这段历史人物能用字的用字,后面备注名,间断一下,没有字的就只能用姓来区分,只能抱歉降低读者们的感观体验了)的第七兵团发起进攻。
迫使驻守在徐州的国民党军主力回援至长江以南,为后续对作为南京屏障的徐州攻坚减轻压力。
为协同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焕然兵团,中央军委做出如下部署:
请陈邓(前者单名毅、后者名小平)二人率华中野战军迅速攻克河南郑州,然后直出徐州、蚌埠一线,牵制敌邱李兵团(前者名清泉,后者单名弥),不使他们妨碍华东野战军行动。
另请刘(名伯承)率中原野战军二、六、十,三个纵队牵制敌桐柏地区兵团。
最后电告彭老总率西北野战军发起大规模秋冬攻势,牵制敌胡寿山(名宗南)兵团。
至此波及苏、鲁、豫、皖四省的淮海战役就此爆发,与同年11月2日结束的辽沈战役仅相隔四天。
而作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指挥对黄焕然军团作战的,是战神粟大将军(单名一个裕)。
黄焕然毕业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北洋陆军第二师军官教导团,与黄埔、保定、陆军等军校出身的军官截然不同,明显并非国民党政权嫡系出身,其领导的部队也通常被认为是“杂牌军”。
但就是这么一个黄焕然和杂牌军,却给华东野战军造成了巨大损失。
仅一个正面交锋便牺牲了华东野战军数千名战士。
使得粟大将军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改为使用掘进战术,即让解放军战士们不断朝着敌人工事掘进横向战壕。
一铲一铲地将土掘至身后,虽然速度比较慢,但随着战壕不断前进,战士们暴露在敌军火力下的冲锋距离也能不断缩小。
而敌人的子弹根本奈何不了战壕之下掘土的战士们,如若开炮轰炸,则必然在总攻之前暴露自身火力点,进而被解放军的炮火提前定点清除。
敌人就只能眼看着尘土飞扬之下解放军离他们越来越近。
解放军战士们不分昼夜不停地挖,最终在距离敌居高临下的射击角度极限时,正式发动大规模炮击,总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