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三藩之乱时郑经参与其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最终失败退回台湾,不仅寸土未得,还使台湾多年的积蓄消耗殆尽,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也受到影响 。
如今又将面临清朝大军压境。
绝境之下,人心思变军心动摇,投降派也应运而生。
郑经死后,其长子郑克臧本应继承王位。
但冯锡范知晓郑克臧的也继承了其父的遗志,是坚定的主战派。
他预见郑克臧如果继续掌权,台湾可能会在抗清的不归路上继续走下去。
于是冯锡范联合郑聪发动政变,杀死郑克臧,拥立年仅11岁的郑克塽为王。
导致郑氏集团内部人心惶惶,官员将领们都在为了争权夺利各怀心思,原本坚定抗清的忠良也大为动摇。
康熙也借此机会,于公元1683年,实行海禁和迁海政策,试图从经济上断绝供给,迫使郑氏集团归附。
但与郑氏集团进行了十一次和谈,双方条件均未得到对方接受。
最终康熙于同年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清军派遣两万余水师分三路进攻澎湖,施琅亲率中路战船,另有预备队。
明郑政权以刘国轩部坚守,经过数天激战,郑军大败,刘国轩乘小舟逃回台湾,清军攻克澎湖。
冯锡范没能达成用局部胜利争取更多条件的目的,自知大势,最终选择投降清朝。
清朝统一台湾后,冯锡范被清廷封为忠诚伯,隶属汉军正白旗。
至此清朝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完成统一的康熙,又紧锣密鼓地开始对付入侵黑龙江的沙皇俄国。
早在清朝入关前,沙皇俄国就已经开始向远东地区大肆扩张。
当时俄国的领土还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但随着国内封建农奴制的发展,贵族和商人渴望获得更多的土地、财富和贸易机会。
而且当时西伯利亚地区的一些汗国势力比较分散,原本最强大也最有力量干预俄国扩张的明朝,也正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这为俄国的扩张提供了天赐良机。
最初的俄国东扩,要从1581年开始。
俄国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仅仅率领一支840人的队伍,越过乌拉尔山,开始入侵西伯利亚汗国。
之后俄国不断向东推进,通过建立据点、堡垒等方式,逐步控制了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