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俞五十七穴,在骶骨上有五行,每行五穴;在伏菟上有两行,每行五穴;在左右各有一行,每行五穴;在踝部各有一行,每行六穴。
髓空在脑后三分处,在颅骨边缘的锐骨之下,一个在龈基下,一个在项后中间的椎骨下,一个在脊柱骨的上空,在风府上。脊柱骨下的空在骶骨下的空。另有几个髓空在面部靠近鼻部,或者在口下与两肩相对的部位。两肩胛骨的空在肩胛骨中的阳面。臂骨的空在臂的阳面,距离手腕四寸处,在两块骨头之间的空处。股骨上面的空在大腿外侧,从膝上四寸处。小腿骨的空在小腿骨的上端。大腿骨与小腿骨之间的空在阴毛中,活动处的下方。骶骨的空在骶骨后面,距离四寸处。肩部的骨骼有纹理聚集,但没有髓孔,不易发生髓空的病变。
灸治寒热的方法,先灸大椎穴,根据年龄确定灸的壮数;然后灸尾骶骨,也根据年龄确定灸的壮数;再观察背部的腧穴,有凹陷的就灸;举起手臂,在肩部有凹陷的就灸;在两侧季胁之间灸;在外踝上绝骨的尖端灸;在足小指与次小指之间灸;在小腿肚下陷的经脉处灸;在外侧踝骨后面灸;在缺盆骨上按之坚硬如筋的地方灸;在胸部凹陷的骨间灸;在手掌的掌骨下灸;在脐下三寸的关元穴灸;在阴毛边缘的动脉处灸;在膝下三寸的分缝处灸;在足阳明经跗骨上的动脉处灸;在头顶上灸;被狗咬伤的地方灸三壮,就按照治疗狗咬伤的方法灸;总共要灸二十九处。如果因伤食而灸治无效,一定要观察经脉中过于阳盛的部位,多次针刺那些腧穴,并配合药物治疗。
二、七律赞《素问·第 60 章 骨空论》:
《七律·赞素问·骨空论》
素问精微骨空论,医经奥秘此中含。
骨骸脉络详探究,病痛根源细剖参。
妙理玄思通内外,良方精术济沉酣。
传承千载精华在,华夏岐黄绽彩蓝。
诠释:
诗的首联“素问精微骨空论,医经奥秘此中含”,指出《素问》中关于骨空的论述十分精妙,其中包含着医学经典的深奥奥秘。
颔联“骨骸脉络详探究,病痛根源细剖参”,描述了该篇章对骨骼、脉络等进行详细探究,深入剖析病痛的根源。
颈联“妙理玄思通内外,良方精术济沉酣”,强调其中蕴含的精妙道理和深邃思考贯通内外,有良好的治疗方法和精湛的医术来救济患者于病痛之中。
尾联“传承千载精华在,华夏岐黄绽彩蓝”,表达了这一经典历经千年传承,其精华依然存在,中华医学的岐黄之术绽放出绚丽光彩。
整首诗赞颂了《素问·骨空论》的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
标题:《以周易哲学思想解读素问·第 60 章 骨空论:探寻生命奥秘与医道真谛》
《素问·第 60 章 骨空论》是中医经典中的重要篇章,蕴含着深刻的医学智慧和生命哲理。而周易哲学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瑰宝,与中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周易哲学思想与骨空论相结合进行深度解析,能够为我们揭示出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意义。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在骨空论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阴阳思想的体现。人体的骨骼与脉络,如同阴阳的相互交织,共同维持着身体的平衡与健康。骨骼为阳,脉络为阴,两者相互配合,使气血得以顺畅流通。当阴阳失衡时,就会出现各种疾病和不适。
同时,周易哲学强调变化与发展。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骨空论中所阐述的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也符合周易哲学中关于变化的理念。疾病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通过调整阴阳、疏通气血,使身体恢复平衡与健康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变化与不确定性,需要医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对能力。
周易哲学中的象数思维也是理解骨空论的重要途径。象数是对宇宙万物的一种符号化表达,通过对象数的研究,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骨空论中,对骨骼、脉络等的描述,以及对疾病症状的分析,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象数的表达。通过对这些象数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治疗的方法。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