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街并不算长,大约只有两三百米,却是镇上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街道两旁是传统的闽南式建筑,红砖墙、黑瓦顶,门楣上挂着褪色的匾额,写着“平安如意”、“福禄寿喜”之类的吉祥话。
街边的店铺大多是老字号,有卖香烛纸钱的“金纸铺”,有卖传统糕饼的“福记饼铺”,还有一家开了几十年的“永安茶行”,门口总是摆着几个竹筛,晒着茶叶。
街道的尽头是一座小庙,庙前有一棵百年老榕树,枝叶繁茂,遮天蔽日。
庙门上挂着“永安宫”三个大字,庙里供奉的是当地的守护神——保生大帝。
而这庙前的广场便是本次游神的起点。
郁时三人来到永安街时,街上早已热闹非凡。
因为人多,宗樾将郁时护在怀里,隔开一个小空间,一路往游神的方向走。
街道两旁挂满了彩旗和灯笼,红黄蓝绿的颜色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街边的摊贩们摆出了各式各样的供品,有水果、糕点、鲜花,还有手工制作的纸扎神像。
空气中弥漫着线香和鞭炮的味道,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锣鼓声。
游神的队伍从永安宫出发,走在最前面的是八家将,他们身穿彩衣,手持法器,脸上画着威严的油彩。
紧随其后的是官将首,增损二将。增将军青面獠牙,手持的是虎头牌及手铐等短小刑具。损将军面画红火油彩,手持长柄三叉尖枪,步伐稳健,气势逼人。
队伍中间是保生大帝的神轿,轿子由八名壮汉抬着,轿顶装饰着金箔和彩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神轿后面跟着一群信徒,手持香火,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神明保佑。
街道两旁的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有的在门口摆上供桌,点上香烛,有的则站在路边,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孩子们兴奋地跟在游神队伍后面,手里拿着小旗子,脸上洋溢着笑容。偶尔有鞭炮声响起,烟雾弥漫中,整个街道都沉浸在游神的喜悦之中。
郁时、宗樾和哪吒站在街角,远远地看着游神队伍缓缓行进。
哪吒踮起脚尖,一眼便看见了游神里开路的引路童子,小声嘀咕道:“这是白鹤童子的乩童?身上倒是有点他的气息,应该是白鹤童子的某个下属上身。”
宗樾闻言,顺着哪吒的目光看去,扮白鹤童子的一位青少年,他一袭素白羽衣,衣摆缀满银线绣成的鹤翎。
白鹤童子赤脚踏着七星步,手中的青铜铃铛每晃三下便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铃舌撞击时溅出细碎的金光。
他的脸上画着两道银白符纹,从眉心延伸至耳后,衬得瞳孔漆黑如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