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遥想孙吴故地

月明秋水 用户39256703 2171 字 14天前

不难想象,对于乌衣巷,那孙公子是颇为熟悉的了。而对于我来说,则只是在书上见到。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和徐大哥到了金陵城,确实是要到那儿转一下的。

据书上说,三国时期的孙吴王朝,先是有一个乌衣营。这乌衣营嘛,主要就是一些禁军。而乌衣巷,就是在乌衣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这个角度看,这乌衣巷,从一开始,就有了权势富贵的影子。

碰巧的是,那位孙公子,自然是姓孙的了。那么,他会不会就是当年孙吴王朝的后裔呢?

我的这种想法,看似漫无边际,牵强附会,然而,如果不是这样,我那想象的翅膀,又该如何展开呢?

到了东晋时期,孙吴故地,似乎换了些主人。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他所倚仗的是王谢庾桓等门阀世族。由此看来,孙姓一时倒是排不上号了,至少,已然不像此前那么显赫!东晋灭亡数百年之后,大唐王朝的那位诗人,当他写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际,又在感慨些什么呢?从后人读诗的角度看,我们自然能够确信,王谢庾桓这样的门阀世族,也已经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如此说来,孙公子到了乌衣巷,在那儿凭吊、感慨一番,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然而,问题就在于,从他和雪儿的话语来看,那乌衣巷,他是经常到的。怀古什么的,一两次就足够了吧?经常光临故地,又意味着什么呢?想来想去,那儿,似乎有一个据点什么的,于是,他才会经常故地重游?要不然,去那么多次,又为了什么呢?

小主,

因此,我真正想知晓的,是孙公子的真实身份!

他也跟雪儿姑娘说起,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对得起苍生黎庶的。而雪儿姑娘呢,似乎也相信了。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孙公子说话的时候,那些语气,是和大义凛然、问心无愧之类的词语,连在一起的。如果他说的是假话,那些语气,难免会有几分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他吧?

是啊,当时我也在想,但愿,那雪儿姑娘,没有看走眼,没有看错人。要不然,他们的这次相聚,就要大打折扣了。

我所见到的,只是这两个人的背影。于是,那“庐山真面目”,也就无缘一睹了。当然,如果以后再相逢,只要他们开口说话,我还是能够辨认得出来的!他们的口音,跟我们这一带地方的人,不尽相同。主要就是,他们的官话,说得比较纯正。很显然,孙公子常年在外,在官话口音方面,是下过一点功夫的。

一个狭长的斜坡,就那样绵延着,他们就像依偎在那绿毯之上。而更远处,也就是他们目光所直视的方面,则是那远山的轮廓。那满眼苍翠,那远山与云朵相糅合,那斜晖下金灿灿的层峦叠嶂……这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幽雅!是啊,如此仙境一般的地方,他们自然不舍得及早离开了。他们甚至在想,就算时间就此停滞,那也是求之不得的了。

而我,我只是一个局外人,或者说,是一个多余的人,因此,我尽快离开,才是识趣的表现。

或许,也正是因为他们早已沉浸在那样的一个境界里,才不会觉察到,另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他们。当然,我离开的时候,是屏住呼吸,如履薄冰一般。那时候,我心里很清楚,只要能够全身而退,就是最好的结果了。从这个角度看,这一次出行,也算是“有惊无险”吧?

到了这一刻,又是几个时辰过去了,那孙公子和雪儿姑娘,也该返回了吧?我隐隐记得,孙公子也曾说起,再过一些时候,他还要到外地去的。对于这样的一对情侣来说,别离倒是常态,相聚总是短暂?单凭这一点,我就不应该去惊扰他们。

这样的一个夜晚,似乎又变得风平浪静起来了。

只是,对于我来说,未必就那么简单吧?

至少,对于那外面的世界,我就更为心驰神往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能够走南闯北,四处游历,这一切,倒是拜他们所赐了。

大白天里这样的一段路,是不会白走的。甚至,也正因为没有叫上徐大哥,我反而多了几分自由?

远方,远方是什么呢?

到这一刻为止,我依然说不清楚。不过,我开始往这方面想了。那样的一条路,未必就会很平坦,只是,和一路上的风景相比,我还是愿意走出去的,哪怕一路上多得是泥泞坎坷。

以前的那些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以后的岁月里,我只想着,至少要到朱雀桥、乌衣巷走一趟,看一看那些燕子,是不是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家?当然,如果有可能,陪伴在我身边,就是徐大哥了。这样一来,如果见到了孙公子和雪儿姑娘,我就不会有形单影只的感慨了。至于要不要说起这样的一段往事,而是要斟酌一番的。毕竟,人家未必就喜欢那种被人盯梢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