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引黄治沙

“陛下,黄河以北虽然耕地少,我大唐子民不也一样有人在那里垦荒,繁衍生息?

凭啥突厥人就不能垦荒?再说那里总好过寒冷、干燥的大漠!他们有啥可挑剔的?”

苏樱想不明白,捡来的儿子还比亲儿子待遇好!

“陛下,小苏大人的话不无道理!”房相开口。

“黄河以北不算太好,但也不差,阴山脚下,有大片草原,可牧可耕,只要努力垦荒,还是不错的!

我们援助一些农具和会种地的农人,指导他们垦荒、种地,从游牧慢慢转变成半耕半牧。

让那边人有事儿做,不然一闲着就整事儿!”

圣上捋了捋虬髯,“嗯,有理!只是那里开春冰凌阻塞河床,河水泛滥,时常淹没农田。

一百二十万人迟迟种不上地,朝廷也养不起呀!”

“陛下!臣有一计可解决此问题!”苏樱躬身道。

“哦,苏卿快说说!”圣上面露惊喜。

“咱们引黄治沙!”苏樱淡淡道。

“引黄治沙?”圣上与房相齐齐道,脸上皆惊疑不定,“何意?”

“黄河不是冰凌期堵塞河床,汛期暴涨淹没农田么?黄河以南的土地不是在沙漠化么?

咱们在黄河上选一个合适位置,从沙漠化严重的草原挖渠道,连接到黄河。

冰凌期的冰水流进渠道,顺便灌溉、滋润沙漠土地。

在沙漠草原上,整个渠道挖成大小小、纵横相通的网络,可大量蓄水。

黄河汛期时,将水引入这些网络中,枯竭时再将水放出,灌溉两岸和下游农田。

同时,因为有这些网络蓄水,沙漠化的草原保持水土湿润,草原慢慢恢复,沙漠慢慢后退。”

苏樱沾着茶水在案几上边画边描述。

贞观年间,黄河以北的草原在阴山脚下,还是大片绿茵,但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已有不少地方因过度放牧而沙漠化,但不算太严重。

之后几百上千年,沙漠不断推进,才演变成大量沙漠化。

现代社会采用黄河治沙工程,治理了十几年,相当有成效,沙漠化的草原逐渐恢复成水草肥美的绿洲。

苏樱想着,不能让归降的突厥人坐享其成,也得让他们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