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问题一个接一个

那得多累啊,收割水稻那段时间,人累得要死,紧接着又是耕田犁地,牛受得了,人受不了呀!

“哦,你们第二季也用播种栽秧?”王延年也跟俚人一样意外,那劳动强度,壮年汉子都吃不消的。

“是啊!让田里稻桩自然生长,虽然轻松,但产量不高,浪费一季,不如犁了重新来,不过是多辛苦几日。”苏樱算成本账。

“可是人受不了啊!”王延年担忧道。

谁不想庄稼多收成?可也得有那个命啊!不能为了多收点儿粮食,把自己累死在地里,命都没了,种再多粮食又有何用?

“大人,人的体力有极限,但是我们可以改进生产工具啊!”苏樱道。

“哦,还有什么工具可以改进,说来听听!”王延年很想知道苏樱还有什么法宝。

江东犁已经在梧州推广,并且上报岭南道采访使,相信不久,梧州上下都会因江东犁获得嘉奖,考评上上。

想不到这个女娘脑瓜子这么灵活,还没影的水田竟能想的这么长远。

若真是水塘养水田实用有效,后面梧州又能增加不少水田。

若再用播种栽秧种植第二季,那梧州的粮食将暴增!

那…,想到这里王延年的心咚咚狂跳,整个岭南道推广下去,意味着什么?

比江南更富饶!家家户户顿顿吃干饭!百姓富庶,官员步步高升!

“呃…”苏樱来自千百年后的后世,见惯了现代化耕种收割,脑子里自然而然想的是机械化播种栽秧。

这会儿众人的反应让她意识到历史的局限性,就算农人愿意不辞辛劳耕种,没有现代工具,人的体能有限,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唯有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是王道。

“怎么,女娘有为难?”王延年以为苏樱舍不得将先进工具公之于众。

“不是!小女子想到一个法子,只是构思,还不成熟!”苏樱解释道。

既然古代没有电器,不能机械化,那就另辟蹊径。

她想到了一种七十年代农村的脚踏打谷机,可以节省不少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