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紧着最重要的先做

“是啊!不过粉条不能丢,能吃饱的还是得粮食,粉条虽然麻烦,也算粮食!”杨老汉笑道。

东西再好,首先得吃饱的基础上再谈价值,灾荒年没吃的,黄金不过一堆黄疙瘩,抵不过一块饼。

王三郎几个汉子割了几个蜂箱的蜂蜜,给大人们的见面礼。

提过来,有大半桶,清亮的浅褐色,很粘稠。

窦静沾了点竹刀上残留的蜂蜜,清香蜜甜,“嗯,好东西!岭南山多花期长,其他州县亦可推广。”

糖是古代除了盐之外的第二重要物资,市场需求巨大。

糖的来源一个是蜂蜜,野生为主,人工养殖极少。

像这么全县大力推广的,梧县是第一个,很有开创精神。

另一个来源是甘蔗制糖,还停留在糖膏阶段,现在有红糖块,它的商业价值推动甘蔗的大面积、规模种植。

这些都在梧县进行。

窦静觉得来梧州、特别是梧县是最正确的决定。

把梧县、荒沟村的养蜂、种水稻、种甘蔗照搬复刻,加上粉条、榨油,岭南遍地开花,处处是梧县。

这些是江南不具备的天然优势,相信不久,岭南必定赶超江南!

踩着松软的腐土出来。

“我们就是这里取的腐土,筛掉树枝、烂叶、坷垃,撒上熟石灰翻晒几天,铺在新垦的荒地上,再加上农家肥,极大缩短熟地时间。”苏步成介绍。

“所有腐土都可如此使用?”有心急的种植专家忍不住插话。

“这个要看具体的土质情况,土壤颜色不同,代表的土质不同…”苏步成把当初苏樱的土壤辨别法给众人讲解。

“嗯,有道理!”种植专家听了不住点头。

有了这个理论基础,以后在其他地方就可加以灵活运用。

“这些都是有用资料,你们可有记载?”窦静问。

“呃,不曾,我等只是授课有讲,并未着书。”苏步成回道。

“你们抽空整理整理,这些零碎资料汇总起来,也是一部农学着作,各地可作为参考资料辅助,于农业也是一份贡献。”

窦静心情大好,难得提点一二。

路过苏家老宅,窦静鬼使神差拐进去,想看看苏步成他们当初过的啥日子。

轻轻一推,门吱呀应声而开。

里面有些阴冷、潮湿,墙面刷了大白,地面平整,看得出新捯饬的,放置许多木架和簸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