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工被动免疫:免疫血清,淋巴因子等。
五、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1.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病原体存在的地区。
疫点:通常指单个传染源构成的。
疫区:许多在空间上相互链接的疫源地所组成。
2.自然疫源性:
有些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人类或家养动物的参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主要是吸血昆虫)感染宿主(主要是野生脊椎动物)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该地区循环往复、长期存在。
人和动物对这些疾病在自然界的保存来说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
自然疫源地: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
疫源地的存在有一定的时间性,但时间的长短由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所决定。
1)
①最后一个传染源死亡
②或痊愈后不再携带病原体
③或已离开该疫源地
2)对所污染的外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3)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不再出现新病例。
4)通过血清学检查,畜群均为阴性--认为该疫源地已被消灭。
六、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性
(一)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在家畜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根据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的高低和传播范围的大小(即流行强度),分为下列四种:
1. 散发性(sporadic):数目不多、个别零星发生;原因-群体免疫水平较高、常为隐性感染、传播需要特定条件。
2.地方流行性(endemic;enzootic):数量较多,范围不大;
3. 流行性(epidemic;epizootic):一定时间内病畜显着增多,疾病发生频率相对高,范围广、发病率高。(暴发outbreak)
4.大流行(pandemic;panzootic):发病数量大,流行范围可波及全国、数国。凡能形成大流行的几乎全是病毒性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