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既能够准确传达地球的位置信息,又能避免因直接暴露地球位置而带来的潜在风险。
一切准备就绪后,这组承载着人类希望与期待的回复信号,通过强大的量子通讯发射器,以光速朝着信号来源方向发射出去。
在等待回复的日子里,苏澈和团队成员们度日如年,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紧张与期待。
他们时刻守在监测设备前,眼睛紧紧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信号。
终于,在发出信号后的第37天,监测系统再次捕捉到了来自天鹅座方向的信号。
那一刻,整个监测室都沸腾了起来,大家激动地欢呼雀跃。
经过紧张而严谨的分析,确认这是外星文明对人类回复信号的回应。
随着交流的深入,双方逐渐建立起了一种初步的沟通模式。
苏澈团队发现,外星文明似乎对人类的科技发展和社会结构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们通过信号传递来一些复杂的科技模型和社会治理理念,虽然其中大部分内容人类还无法完全理解,但这些信息无疑为人类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大门。
为了更直观地与外星文明交流,苏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发射一艘搭载量子通讯影像设备的星际飞船,前往外星文明所在星系。
这个设想一经提出,便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支持者认为这是人类探索宇宙、与外星文明建立直接联系的绝佳机会,将极大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反对者则担心这可能会给地球带来未知的风险,毕竟外星文明的意图和态度尚不明确。
面对各方的争议,苏澈和他的团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证。
他们详细评估了飞船在航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包括宇宙辐射、小行星撞击、能源供应等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