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前童贯那厮卖官,一在西北,二在江浙,反倒是从来没来北方这里卖过。所以河北这里的商人如果能弄个官身却是极不容易的。眼下的李禠,既有了钱财、又有了官身,确实名气已经不是简单的有影响了。
蔡小七带着妻妾前来,正是为了拉拢双方感情、创造更温馨和气的氛围。为此,他特意安排妻妾们都专门为赵夫人带去了精心挑选的礼物。
“赵姊姊,我知道李承务疼你,像什么北方的貂皮人参、东边的海珠、南边的珊瑚你都不会缺。”蔡小七的夫人拿出的是几只精品羊脂玉,“这是从西域和田那里过来的上好白玉,每次一到京城就被抢空,我是守了大半年,才好不容易截下来这几件。”
“奴婢比不得姊姊能去京城里截货,只是寻了一个机会,从大食商人的手里收了几颗稀罕的绿宝石,赵夫人不要嫌弃,可以镶在喜欢的首饰上面。”
蔡的正妻所送的和田玉,在宋代是真的只产于西域和田,而且必须是最高级的羊脂白玉,到了中原便十分珍贵。而其小妾所送的蓝宝石,虽然此时还不太流行,但在追求稀罕的上层人群中,同样非常推崇。应该说,蔡家妻妾二人送的礼物让李禠的夫人都很喜欢:“这么好的和田玉,还有极难看着的绿宝石,就算是早年在宫里也是不容易见着的,蔡行首家的真是太用心了!”
礼物送得对了路,蔡小七也非常地高兴,在他的眼光示意下,自己的一妻一妾便陪着赵夫人去了后院,继续交流讨论她们女人家的话题。
而他与李禠这两位北方的商界巨擘,则留在前厅这里继续愉快地交谈,话题当然离不开这一年以来河北的商贸、生意以及朝廷那里的相关政策影响。
“托胡朝议的福,这一年的生意倒是往上走了许多。只是可惜多做出来的利润,却被蔡相公的当十钱统统给卷走了!年底简单算了一下,却是比去年亏减了一成的净利!”说起生意与政策,李禠非常无奈地叹起了苦。
“不瞒李承务,小七这里,为了不塌胡朝议的台,收的当十钱只会比您这里多出,所以要说亏,我这还会更厉害些。不过,要说亏得最多的,倒也不是你我!”
“这个我也是听说了,谈大当家从两浙那里调集了数百万贯的通宝钱,不仅为了完成蔡相公压给四海银行的兑换任务。竟然还在所有人对当十钱避之不及的情况下,向百姓提供兑换!有人说这行为无异于‘飞蛾扑火’,可我却觉得应该换一个成语!”
“哦?还请李承务指教。”
“精卫填海!”李禠感慨地说,“蔡相铸钱新政,便就是赤裸裸地从民口夺食,其欲如海,难足其胃口。对此,多数人避之不及,有如你我这般,认些损失后也只能默不作声、明哲保身罢了。更还有人私熔私铸、投机营利。可却只有谈大当家,能视民生为已任,能帮百姓兑换以缓解所亏,却是以一已之力,帮多少人家避了破产之灾,纵使是杯水车薪,但是精神可嘉、可敬可佩!”
“谈大当家的气魄与手笔自然不容质疑,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四海银行这次帮了百姓、维护了朝廷的面子,却会不会养刁了蔡相的胃口?他今年的当十钱放完,明年再放出更多怎么办?或者再来当二十、当百钱怎么办?况且,这小钱大钱的铜料比例在那里,民间盗铸逐利之人又怎防得住?他放出再多的小钱,也免不了会被人拿去私熔盗铸成大钱牟利,却是帮他人做了嫁裳!”蔡小七说的却似乎都是事实。
“朝廷只是发行当十钱,只是其中的铜料钱息,全被蔡京这些奸人所赚去!这个窟窿,要么是像谈大当家的这样良心商贾来顶,要么就是百姓的身家积蓄来填,所以我才如此钦佩像他这样的人啊!”李禠充满敬意地感慨道。
“其实我们都小看了谈大当家!”蔡小七此时却从怀中摸出了两枚此时的通宝小钱,并排放在了两人面前的桌上,笑道,“这里一枚是大名府市面上找来的,一枚是前些日有人从京城四海银行里兑出的,李承务能看得出区别吗?”
李禠立即凑近了观察,两枚铜钱初看并无分别,都是当今天子赵佶特有的瘦金体御书所写“崇宁通宝”四字,刚劲有力,极具美感。但是细细看下,却发现右边一枚颜色略黄,很显然与左边的含铜量有区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嘶!蔡行首的意思是,这枚成色不足的小钱是四海银行出的私钱么?”
“恰恰相反,成色更足的才是四海银行的!”蔡小七出人意料地说道,“事实上,四海银行承兑通宝小钱的第一天起,就有人发现兑的是私钱。但是你也知道,私铸的通宝小钱,如果铜料用足则不会有利润。所以只要它的工艺达标,朝廷反而是默许流通。”
“嗯!”李禠也点点头,“我大宋历年来总是缺钱。天下钱监二十六处,数十万工匠,日夜采铸,出来的钱还是不够,这也是蔡京这次要推当十钱的一大理由。所以,民间若是出了足铜且不差的私钱,却是帮了朝廷的忙,确实不会去管。只是,谁会做这种不赚钱的事呢?”
“四海便做了!”蔡小七敲了敲这枚更黄一点的铜钱,“这件事,我思来想去,唯有一个原因才可以解释:四海有数量不小的私铜,甚至会有铜矿。”
李禠其实刚才便已经想到了这点,他淡淡地说:“谈大当家的岳丈是两浙大海商,如果说是他们在海外找到了一些好的铜料,也不足为奇。只是同样是私钱,他们完全可以用这些铜来盗铸大钱、还有赚钱。但他却是选择铸小钱、保民众。依然是值得吾辈钦佩的!”
蔡小七一直仔细观察着李禠的神情,终于还是忍不住问出了一直想问的问题:“李承务,你与先生早年交好,你不觉得这两件事情,很有先生的行事风格么?”
他们这些人都是秦刚旧属,在私下场合里,一旦提及最尊敬的“先生”二字时,便就是代指秦刚。而李禠听到之后,一点儿也没有惊讶,只是更加平淡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