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互市的春天

南明崛起 阳江牡丹 2145 字 7天前

“俺这狐皮可是上等货,平日里难得一见,您要是诚心要,给俺五匹棉布,再加两袋盐巴就行。” 蒙古牧民拍了拍狐皮,爽朗地回应道。

“哎呀,您这价儿可有点高了,如今互市刚开,大家都图个新鲜,您看三匹棉布,再加一袋盐巴,成不?” 商人皱了皱眉头,开始讨价还价。

“不成不成,俺这狐皮鞣制可得费不少功夫,少了可不行。” 牧民连连摇头。

两人你来我往,争得面红耳赤,但脸上始终带着笑容,显然都没真生气。

孩子们则围在卖糖果、小玩意儿的摊位前,眼睛放光。摊主笑着将一颗颗五彩斑斓的糖果递给他们,孩子们欢呼雀跃,小手紧紧攥着糖果,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甜蜜的滋味让他们笑得更灿烂了。

不仅如此,互市上还有各种表演助兴。蒙古勇士们展示着精湛的骑射技艺,骏马飞驰,利箭呼啸而出,精准地射中靶心,赢得阵阵喝彩。大明的杂耍艺人也不甘示弱,喷火、顶缸等绝技让人目不暇及,惊叹声连连。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市愈发繁荣。各个摊位前人声鼎沸,交易的热度持续攀升。蒙古的皮匠们现场展示鞣制手艺,将刚剥下的生皮熟练地加工处理,不一会儿就变成了柔韧的半成品,吸引众多人驻足观看,询价者络绎不绝。一些大明的工匠则带来了精巧的木工制品,木雕摆件栩栩如生,木质家具纹理精美,引得蒙古牧民们啧啧称赞,纷纷用牛羊交换。

卖茶叶的铺子前,茶香四溢。蒙古族同胞们端起热气腾腾的茶杯,轻抿一口,眼中满是陶醉,随后豪爽地用大捆皮毛换走一包又一包茶叶,准备带回部落让家人也尝尝这来自大明的美味。

而大明的布商们展开一匹匹绚丽多彩的绸缎,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蒙古姑娘们围在围绕着,挑选着心仪的布料,想象着做成漂亮衣裳的模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花色与款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牲畜交易区更是热闹非凡,牛哞羊咩之声此起彼伏。大明的商人牵着膘肥体壮的马匹,与蒙古牧民交换牛羊,双方仔细查看牲畜的口齿、毛色、蹄腿,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偶尔有几头不听话的小牛犊挣脱缰绳,在人群中横冲直撞,引发一阵惊呼与欢笑,牧民们则熟练地将它们重新抓住,安抚下来。

远处,临时搭建的食肆飘出阵阵诱人的香气。烤羊肉在炭火上滋滋冒油,撒上一把孜然和盐巴,香味瞬间弥漫开来,引得路人垂涎欲滴。大明的旅人品尝着蒙古族的特色美食,赞不绝口;蒙古同胞也大口吃着包子、面条等中原食物,眼中满是新奇。

互市的繁荣景象如同一场盛大的庆典,每个人都沉浸其中,尽情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富足。越来越多的蒙古人看到大明的繁荣与诚意,拖家带口前来投靠。他们带来了精湛的骑战技艺,融入明军队伍,使得明军的骑兵队伍愈发壮大。

而清军那边,多尔衮得知蒙古倒戈、明军在草原势力渐长,气得暴跳如雷。“这群背信弃义的蛮子!” 可他也无可奈何,麾下兵力本就折损严重,如今又失去蒙古支持,士气低落至冰点。士兵们人心惶惶,逃亡者日众,队伍愈发零散。

李奇站在草原高处,望着麾下兵强马壮、互市繁荣昌盛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传我将令,继续前进,不给清军喘息之机。待荡平残敌,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