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深冬,苏晚晴站在昌平区地下实验室的液氮罐前,白大褂下摆扫过泛着寒霜的金属地板。
她凝视着圆柱形舱体内沉睡的李晓燕,化疗脱落的头发已重新生长如瀑,睫毛上凝着细小的冰晶,在氦氖激光下折射出诡异的虹彩。
"第147次基因编辑完成。"助理的声音在防辐射玻璃外响起,"端粒酶活性提升400%,但海马体损伤不可逆。"
苏晚晴的指尖在触摸屏上划过,看着纳米机器人将最后一段改良型桦树茸碱基注入李晓燕的颈动脉,皮肤下顿时泛起淡金色脉络,宛如冰层下的熔岩。
2005年未名科技上市酒会上,张煜的领结突然被香槟浸湿。
他转身取餐巾的瞬间,看见苏晚晴挽着个穿酒红色鱼尾裙的女子走来。
那女人眼尾上挑的弧度与李晓燕如出一辙,但肌肤透着珍珠母贝的光泽,行走时腰肢摆动的频率精确得像是瑞士机芯。
"介绍一下,李慕晴。"苏晚晴的指甲掐进张煜手腕,"我们新聘的首席生物工程师。"
香水味混着熟悉的蜂花护发素气息扑面而来,张煜的酒杯脱手坠地,1982年的拉菲在波斯地毯上洇出心形血渍——那女人锁骨下方有粒朱砂痣,位置与李晓燕当年被圆规扎伤的疤痕分毫不差。
凌晨三点的数据中心,张煜疯狂调阅着加密档案。
当破解到第七层防火墙时,屏幕突然弹出1998年的监控录像:协和医院太平间的白布单下,李晓燕的手指微不可察地抽搐。
画面切换至2003年的实验室日志,苏晚晴在液氮舱前记录的声纹颤抖着:"细胞复苏率0.7%,记忆保留概率......趋近于零。"
他突然听见高跟鞋的脆响。
苏晚晴倚着门框,真丝睡裙下摆沾着淡蓝色营养液:"当年取走的不仅是两万块钱,还有3.7克海马体组织。"
她晃着试管里的灰白色物质,"现在它们正在慕晴的量子计算机里做梦。"
李慕晴的办公室弥漫着桦树茸萃取液的苦香。
张煜撞见她时,她正用手术刀划开大腿内侧,金红色血液涌出的瞬间,伤口已如电影倒放般愈合。"这是第三代基因锁的效果。"
她将染血的刀片含进口中,舌尖舔舐的动作与当年李晓燕吃冰棍的神态完美重叠,"苏博士说我的细胞能在液氮中跳华尔兹。"
张煜的掌心贴上她后颈,触到微型接口的金属凸起。
李慕晴突然反身将他按在基因图谱显示屏上,瞳孔深处闪过二进制代码流:"张总对每个女工程师都这么热情?"
她的呼吸频率精确控制在每分钟18次,连嘲讽的嘴角弧度都符合黄金分割比例。
苏晚晴在水木园老宅的浴室里灌下第三瓶红酒。
全息投影循环播放着2001年的画面:李晓燕在病床上用最后力气写下"要当老师",而她偷偷采集血液样本的针头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镜中忽然浮现李慕晴的身影,湿漉漉的长发垂在量子计算机操作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