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发辫

南明义军 随笔道人 1156 字 4个月前

南城的韩雄救了一些难民之事,很快传到孟必安的耳中,孟必安迅速派人维护治安,张博见到现场乱哄哄的,围观百姓喊打喊杀声不断,无奈只得差人去询问孟浚。

孟浚收到消息急忙赶往苏州城孔庙处,刚到庙外,就听到一阵揪心的哭声,几个小娃娃站在门后哇哇啼哭,围住庙外的几个耆老还在不停的怒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损之则可谓不忠不孝,头可断,发绝不可剃,你们这些人都死不足惜”

一到此孟浚便对着旁边的张博询问道“骥康,这是怎么回事”

张博道“刚刚有一批乡亲被鞑子追赶到南城外,镇守南城的韩统镇从城楼上放下吊篮救了他们,只是其中好些个都剃了发的,城内百姓怕有奸细,皆说无发的都要斩了”

而如今江南各地,已经有不少乡民百姓为了活命只能剃了发,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在南明这个时候,清军奉行留发不留头的暴虐行径,如果义军中也针锋相对用剃发则剃头应对,那就成了死局了。

如同一个乡镇,清军来了,留发的杀了,为了活命,大部分村民都得剃发,这样剃发的则活了下来,接下来反清义军或者南明官军来了,见到留着辫子的,就当成鞑子杀了,这样一来,不管有没有头发,村民都得死,可是在清军势大的情况下,剃发的还是占多数,剃发比留发多,如果剃发的都要杀,那么这无疑是把他们推向清廷,孟浚绝不能容忍这样极端的事发生。

孟浚想到此,站在孔庙的台阶上,朗声道“有发者,为义民,无发者,难民也,只要查清楚不要鞑子奸细,只要割辫蓄发,不可妄加杀戮,同为大明子民,岂能同室操戈,自相残杀”

周遭的耆老有心想反驳,却哆哆嗦嗦的说不出话来。

事毕之后,孟浚对着张博道“记录下来,有发者也义民,无发者为难民,此令,传诵全军”

“是都督”随后张博便领命疾步而去。

忙完这个突发事件,孟浚又来到了军器监,再次见到那位铸炮师傅,时间已经过去了三月时间,而米顺见到孟浚,急忙跪地道“小的见过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