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邯郸的故赵王宫殿内,张耳和陈余神情严肃地站在武臣面前。
张耳拱手说道:“君上,陈王攻下陈县后就擅自称王,如今追随他的人越来越多。可见,称王并非一定要依靠六国诸侯的后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余紧接着说道:“是啊,君上您仅用区区 3000 士兵就攻下了赵地几十座城池,如此赫赫战功,必定会遭到小人的谗言毁谤。若不早作打算,恐怕日后会遭陈王的加害啊!”
武臣眉头微皱,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张耳和陈余所言不无道理,但自立为王又意味着与陈胜决裂,这其中的风险实在不小。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武臣终于开口说道:“二位所言甚是,我亦深知其中利害。然而,自立为王实非易事,需谨慎行事。”
张耳和陈余对视一眼,齐声说道:“君上,陈胜所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可以,您也可以!我等愿誓死追随,共举大事!”
武臣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站起身来,朗声道:“好!既如此,那我们便自立为王,定都邯郸!”
张耳和陈余闻言,脸上露出欣喜之色。
随即,武臣便决定封张耳、邵骚为左右丞相,陈余为大将军。
至此,赵国正式复国,武臣成为了赵王。
而此时的南疆,姜黄行色匆匆,怀揣着胡亥的诏书,带着随从,马不停蹄地赶往南海郡番禺城。
然而,当任器和赵佗接到赵书后,他们并没有如姜黄所期望的那样立刻执行命令。
相反,两人对视一眼,似乎早已达成默契。任器找了个借口,将姜黄暂时留在郡守府内,让他稍作歇息。
郡守府内,气氛凝重。任器皱着眉头,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中充满了忧虑。赵佗则坐在椅子上,静静地思考着。
“佗弟,我总感觉我们这样做不太妥当”任器皱着眉头说道。
“兄长,目前的局势对我们不利,参与争斗只会让我南疆大军陷入更大的危险。”赵佗回答道。
“可是,佗弟,我们这样做会不会被视为不忠?”任器担忧地说。
“兄长,我们并非不忠,只是在为南海三郡的百姓考虑。如果我们参与争斗,必将引发战乱,百姓们将受苦受难。”赵佗解释道。
任器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由于南海三郡负山面海,东西数千里,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所以任器与赵佗二人商议一番后,决定暂时不参与中原的争斗,划地而治。
于是,二人先是将姜黄扣押,又假作秦二世诏书,令南海军北部的横浦关、阳山关、湟溪关等守将,说盗兵将至,急将道路塞断,设兵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