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本就安静的朝堂更是一片死寂。就连赵璋都忘了清洗玉玺,愕然抬头望向方众妙。
此人好生狂妄!她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她要怎么把皇权关进笼子里?难道罢黜皇帝,自己登基吗?
这是要造反啊!
赵璋脸庞扭曲了一瞬,正想开口质问,却听方众妙缓缓说道:“我要设立内阁,限制皇权,内阁成员暂定七人。往后军政要务未获内阁全数同意,不得颁旨昭告。”
方众妙环视一圈,停顿下来。
原本静默观望的朝臣们顿时坐不住了。有人窃窃私语,有人心中火热,有人眼冒精光。
国师要做什么?
国师要把至高无上的皇权分出一部分,交予他们这些臣下执掌。若是能入内阁,那便是一步登天,飞黄腾达!
男人最爱的不是美酒,美人,而是权势,地位。入了内阁,这一切应有尽有。
空气都在此刻沸腾起来。
然而国师一开口,所有声音却都静止,“内阁人选如何定夺,尔等回去拟折子递来,集思广益。毛遂自荐者,我亦欢迎。”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更是跃跃欲试,心潮澎湃。有望晋升者激动得指尖发颤,无缘者已在盘算如何攀附他人。
但所有人都明白,唯有获得国师的青睐,他们才有可能跨入内阁的大门。国师才是这大周的天。
听着周遭热烈议论,望着道道灼热目光投向高台上的身影,哲仁心绪复杂难言。
之前那个问题无需问出口,他已经亲眼见证了大周国师是如何玩弄权术,登峰造极。
她的确分薄了皇权,然而,当她站在此处,宣布成立内阁的时候,分散出去的权力却又更加集中地回到她手里。
所有人都要感激她,攀附她,对她唯命是从。
难道满朝文武皆愚钝,竟是看不透她的伎俩吗?自然有聪明人,可谁又能拒绝权力的诱惑?
这就是阳谋,无可解。
哲仁看着火盆里留下的两团灰烬,想着今日之事,心绪不免起起伏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璋将洗净的玉玺置于案上,面如死灰。他未料短短数语之间,皇权已形同虚设。方众妙想要对谁下手,从来都是又快又狠。他悔之晚矣。
方众妙从怀里取出一条帕子,将沾满水珠的玉玺擦干,状似不经意地问:“你下旨命三十五万大军归降巴彦时,谁在身边与你商议?”
赵璋十分心虚,眸光不由闪烁。坐在下方的李国公忽然打翻了酒盏。
哲仁转身望去,心里暗叹:此人必死无疑。
果然,方众妙展开一卷明黄锦帛,提起笔龙飞凤舞地写下旨意,口中冷冷说道:“李国公妖言惑君,屈己求和,通敌卖国,罪大恶极,即刻拖出去斩首示众!李氏九族不得入朝为官,不得考取功名,五服内徙两千,五服外徙一千,着飞羽卫即刻拿人法办。”
她掷下朱笔,看向抖如筛糠的李国公,勒令道:“李国公,出来接旨。”
李国扑出座位,屁滚尿流地爬到殿前,手脚飞快划拉着血泊,膝行至高台下,用力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