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香草的隆重婚礼

他们所谓的喜糖,其实就是黄河边上、黄土高原上的特产——“柿饼糖”。

这种“柿饼糖”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先将柿子皮削得干干净净,然后用绳子或者架子将它们悬挂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接下来,要采取阴干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柿子,这个过程对于风量、温度和湿度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绝对不能让太阳直接暴晒柿子。

等柿子逐渐变软后,其中的水分会进一步析出,而糖分也会随着水分析出并结晶变白。

在高原大风的作用下,柿子中的水分会不断蒸发,直到柿饼干湿程度适宜为止。此时,糖分随着水分的蒸发不断析出结晶,柿子的表皮也会慢慢变白,柿饼便基本成型了。

最后,随着昼夜温差的变化,柿饼的糖分还会继续析出,柿霜也会变得越来越白且厚实。

小主,

慢慢地,一颗颗又大又红、霜白、软糯香甜、底色红润的柿饼糖就制作成功了。

如果按照晋西南农村的风俗,接亲娶媳妇可是件大事儿,讲究得很呢!

各种仪式、程序那叫一个繁琐,让人头疼不已!

不过,现在毕竟是抗战时期,再加上国民政府一直在大力倡导“新文化生活运动”,所以金振国就主张按照新事新办的原则,一切程序从简!

可别小看这一变化哦,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受到封建文化的深深影响,男到女家可是被视为很丢人的事儿!

所以,很多男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尊严,宁可一辈子打光棍,也不愿去做“上门汉”。

有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说得好:“上门汉一年半,生个娃儿就滚蛋!”

可见,“上门汉”的社会地位有多低啊!他们仿佛只是去女方家里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毫无尊严可言。

在人们眼中,他们的形象甚至还比不上“童养媳”呢!

然而,眼前这位声名显赫、令人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杀人如麻的神枪手陈茂德,其威名早已远扬四方。

在村民们心中,他绝对是他们的老乡----战神关公一样的存在!

他们坚信,陈茂德宛如天降神兵一般,超凡脱俗!因此,无人胆敢将他视为香草的"上门汉"来对待!

相反地,他们深深地认为,陈茂德能够选择落户于他们这个村落,这不仅是他们无上的荣耀,更是对整个村庄的一种庇护与守护!

陈茂德仿佛关公重生!让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了一层圣神而强大的力量之中......

由于陈茂德的家乡远在黄河和秦岭等高山大河阻挡的陕南。那里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再加上如今战火纷飞,信息阻隔,他的老家不可能派人来此祝贺。

于是金振国、李二蛋和刘树根就全权代表了他的男方家人!

尽管条件艰苦,但结婚是人生大事,马虎不得。

作为男方,虽然可以因陋就简,但是必要的牌面还是需要的。

因为迎亲,对男方家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最热闹的时候。

男家在家办事,为了给前来贺喜的亲朋设座,招待酒饭,通常要搭喜棚。喜棚是男方办喜事的“门面”,所以一般搭得比较讲究。

在金振国的指挥下,他们开始在香草家的院子里面搭起了凉棚。所谓的凉棚,就是用芦苇编制而成的喜棚子。

这个喜棚子由三根大木梁支撑着,棚子四周均围有席子,席子上面还装上了拉绳,留出“垂头“,这样可以方便进出人员进行开合。

在喜棚的大门两旁,贴上了金振国在红纸上面写下的龙飞凤舞,标志性的瘦金体的对联,还有香草邻居娘们用红纸剪下的大红喜字、喜鹊闹梅等喜庆的图案。

男方不但要准备喜棚,更要准备好新婚夫妇拜天地、坐帐的“喜房”。

他们把收拾一新的正厅的东套间当作喜房,届时把所有的窗户格栅都用红纸或红布帘遮挡起来。

在房中还要设“天地桌”,供上“百份”,桌上放着桃木弓、柳木箭、马鞍、新秤杆、宝瓶、苹果等新娘人洞房时礼仪上的用品。

为了避凶趋吉,除男方娶亲和女方送亲的女亲戚外,一般人不能随意出入喜房,以防“冲犯”。

婚礼的主持人自然是由村子里面德高望重的老太太担任。

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太太一般有着较好的声誉,懂得迎娶礼节,会应酬各种场面。

她们的属相不能与新郎、新娘相克,同时他应该上有父母、老公,下有孙男弟女,是一个“全福人”。

因此,娶亲老太太也称”“全福太太”!

她们是男方迎娶仪式的总主持人,除了娶亲老太太外,男方还请四名至八名男宾当“娶亲老爷”,负责陪同新郎迎亲。

迎娶仪式在上午举行。

当男、女宾客坐席之后,仪式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