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北出秦岭到潼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这些曾经的辉煌与苦难,如今已成为遥远的记忆。金振国不禁陷入沉思,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在时间的长河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洗礼,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想起了祖先们的智慧和勇气,想起了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奋斗不息的人们。他们用汗水和鲜血谱写了壮丽的篇章,铸就了华夏民族的坚韧精神。然而,面对当今世界的变化和挑战,我们又该如何前行呢?

金振国望向远方,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他知道,无论前方道路如何崎岖,我们都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马车继续前行,带着金振国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他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华夏民族的美好明天。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旅程,他们终于来到了雄伟高大的潼关天堑!

这座古老而壮观的关隘如同巨人一般矗立在黄河岸边 ,给人一种无法逾越的威严感。

关城上方的城墙坚如磐石,历经岁月的沧桑仍然屹立不倒。

望着远方蜿蜒曲折的道路和苍茫的山水,金振国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潼关天堑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和英雄的传奇故事。自古以来,打破潼关,则西安不保!关中告急!十三王朝的覆灭,无不是命悬潼关!

崤函古道西端起点——潼关。

潼关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崤函古道西端的起点。历史上的潼关,扼西北咽喉,掌京帝门户,是关中的东大门,是汉代以来东入中原,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探访历史上的崤函古道,潼关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地点。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描绘了潼关的险峻。

潼关因“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而得名,南依秦岭,北濒黄河,与山海关并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志》中记载:“畿内之险,惟潼关与山海关为首称。”

潼关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曹操西征马超于此,潼关始见于史册。

其后,潼关城址几经变迁。据学者分析,其原因皆与控制通往关中腹地的东西大道有关。现存的关城建于明朝初年,依山而建,南高北低,周长约8公里。西门紧靠黄河,北墙立于黄河岸边,东门接近原望沟口,南墙蜿蜒于南塬半腰,潼水穿城而过流入黄河。

从地图上看,潼关的城市布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潼关之南,有秦岭雄峙,分布着深达数十米乃至上百米、宽数十米的禁沟,同时为增强禁沟的防御功能,设十二连城关,以防秦岭诸谷之险,旧时各关均驻重兵把守。

渭河自西而来,汇入黄河东下,是天然屏障;西侧有太华山,重峦叠嶂,高耸入云;城东的金陡关,依托绝壁筑关,用以抵御东来的侵扰。此种形势,确是“三秦锁钥,四镇咽喉”之地。险要的地形、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古潼关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走进潼关内部,只见街道宽阔整洁,房屋错落有致。人们忙碌地穿梭其中,或是经商买卖,或是操持家务,一片繁荣热闹的景象展现在眼前。

这里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行商旅客,各种口音和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魅力。

然而,当金振国踏入潼关古城的时候,他的眼睛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古城内,酒肆林立,妓院、烟馆比比皆是,仿佛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繁华的娱乐场所。更让他痛心的是,那些下级军官和士兵们对这些地方显得轻车熟路,毫不避讳地频繁出入。

金振国的心情瞬间被担忧和痛苦淹没。

他看着一些士兵与街边的妓女拉拉扯扯、勾肩搭背,行为举止极其不检点;

有些醉酒的士兵则借着酒劲发疯,打架骂街,完全失去了军人应有的纪律性;

还有些人醉得不省人事,直接躺在街边狂吐乱拉,甚至摇摇晃晃地走进大烟馆,沉迷于鸦片的毒害之中……

金振国不禁心生疑问:这样的部队,这样的军纪,怎么可能打胜仗呢?

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和士气,沉溺于享乐和放纵之中。这样下去,不仅无法保卫国家和人民,反而会成为社会的隐患。

金振国感到一阵深深的忧虑涌上心头,他意识到,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采取严厉的措施来整顿军纪,重振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