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刀兵齐亮,东境兴兵(下)

一剑吞鸿 曹家大官人 1728 字 3个月前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这是在百年前曹魏末期流传在中原的一句话,说的便是脍炙人口的选人用人制度,九品中正制。

曹操的儿子曹丕为了顺利登上帝位,改变了其父亲‘唯才是举,不论出身’的用人传统,出卖更多东西与门阀们达成交换,以求得到他们的拥护。

门阀们拥立曹丕称帝后,陈群便搞出了“九品中正制”。

属于门阀们的集体最后狂欢,就此开始!

不过,话说回来,到底何谓九品中正制?

所谓“九品”,便是仿照察举制将人才分为几个等级的模式把人才分为九等,这九等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而中正可以理解为选拔人才的裁判,理论上由贤良的中央官员充任,又分为大中正与小中正。

当年陈群测定江湖群侠‘三品十二境’,也是基于这个理论而来。

具体如何施行呢?首先,朝廷下发选才需求后,地方官开始举荐人才,再由中正将这些‘贤才’编纂成册,再根据其德行,才学将其分为九等,授予官职,在职官员则根据中正的考评予以提拔或者罢黜。

可见,九品中正制表面上仍然是一项由贤良举荐贤良,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且将选才用才的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相较于察举制似乎是一项进步,似乎也有效巩固了中央的权力。

但是结合上文,不难看出,此项制度的内核其实正是换汤不换药的察举制,丝毫没有脱离其以人选人的主观模式,皇权的施展更是相比于察举制大大倒退,在曹魏那个门阀充斥于朝堂之上,权势几乎与皇帝无二,实际上不受制约的时代,此制度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难逃最终失败的命运。

除此之外,寒门子弟还要忍受占田制、八议、官当、赎刑等确立门阀特权地位的制度的压迫。

简而言之,此制度的诞生,实际上标志着皇帝被门阀士大夫阶级彻底架空,贵族政治的再度形成。

世族掌权,各自牟利,而这,也称为曹魏帝国最后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百年前,三国一统,诸葛丞相对‘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洞若观火,他排除种种障碍,重新启用了察举制和分封制,用以遏制世族在地方的强权。

过了五十多年,世族的力量已经小的可怜,不足以威胁皇权。

可谁承想,堵住了这个窟窿,又冒起来另一个包,地方诸侯王的势力逐渐壮大,并在秦汉大战的紧要关头,起兵谋反。

被逼无奈之下,神武帝只得重新启用世族,不过,他并没有吸取曹魏失败的教训,在战后给予了世族更大的权力,直到十几年前,天下世族祸乱京畿,王权在那一刻,宣告被正式架空了!

世族们重新拿回了地方官员的任免权,并开始在各自盘踞的疆土肆意生长。

十几年过去,虽然在天子刘彦的斡旋下,世族的力量被再次压制,有些州郡(例如曲州),仍然由世族门阀所把控,皇权难以染指,王令难以下达。

换成是我,也会极力铲除世族的吧!

......

书归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