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倾暖自主位坐下,“什么线索?”
她接下梅皇贵妃递过来的这桩命案,下令彻查宫籍之事,别说东宫,便是整个皇宫,不知道的人都是少之又少。
所以,没什么可保密的。
古月将手中写着人名及各自特征的纸页呈了上来。
“太子妃,籍册上记录的妃嫔及宫人中,勉强符合要求的,只有这三人。”
苏倾暖接过,垂眸看向纸张,目光在最后一个名字上微微一顿,继而若无其事的将纸收起来。
“为什么说,勉强?”
其实,她心里大致已有了猜想。
只是,终究还是心存侥幸,不愿将它当做事实。
“她们身份符合,年龄符合,外形符合,但,死亡时间或死亡方式对不上。”
古月顿了顿,“其中一人,至今应该还在人世。”
最起码,他们还不曾确切收到过她去世的消息。
苏倾暖沉了沉眉眼,“细细讲来!”
“是!”
“第一位郭常在,是先皇的嫔妃,她早年参加选秀入宫,因着一直不受宠,故而始终没有进过位份。”
“先皇驾崩后,她被兰太后做主,遣送到了宫外永明寺带发修行,后来在永明寺因病去世。”
“她去世的时间,是在十六年前的冬月,比死者的死亡时间,要晚几年。”
“第二位,是寿康宫的一名女官,她的死亡时间在距今二十二年前,倒是和死者能对的上。”
“但是,她是因为犯了事,被兰太后下令直接杖毙的,并非失踪或意外死亡。”
被杖毙的宫人,尸体会被拖出宫处理掉,不会埋在宫内。
苏倾暖抬眸,“消息可靠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骸骨是前两人的可能,基本排除。
古月回道,“应是可靠的。”
“永明寺是皇家寺院,历代无子妃嫔多被安排在此,她们日常的生活包括死后丧葬,都是专人在负责,造假的可能性很低,而且这郭常在位份不高,宫里应该也不大可能有人要专门针对她。”
要处死一个没有势力的常在,根本不用费这么大力气掩盖。
凶手也不会没事找事的将她的尸体再送回宫里埋葬。
“至于被处死的女官,她犯的事是挑唆皇上和兰太后母子关系,所以是被详细记录在案的。”
见苏倾暖陷入沉思,她连忙将自掖庭处打听到的消息说了出来。
“当年兰太后对皇上坚持聘方皇后,而封兰氏之女为贵妃一事很是不满,两宫生了些龌龊,那女官因着照顾皇上长大,便替皇上多说了两句话,然后就被兰太后残忍杖杀。”
这些事在当年是无人敢议论的,只不过如今兰太后失势,他们便也没有了顾忌。
更何况,这可是一个讨好东宫的绝佳机会,掖庭处自然不愿错过。
苏倾暖微微颔首,“说说第三位。”
古月飞快抬头看了自家主子一眼,踟蹰了片刻,才沉声禀道,“第三位,便是皇后娘娘身边的,常嬷嬷!”
御卫是世袭,所以她从小便在御卫营接受训练,因而也听说过,太子妃之前是被养在东宫的。
所以,她应当知道常嬷嬷这个人。
苏倾暖握着纸张的手指微微一紧。
“继续!”
“常嬷嬷是皇上特意为皇后娘娘挑选的嬷嬷,资历老且踏实可靠,皇后娘娘薨毙后,她又随太子殿下入东宫侍候,直到六年前,老迈离宫。”
常嬷嬷至今可能仍活在世上,故而这三人中,她的可能性,是最低的,只不过因着她的条件符合太子妃要找的人,这才被记了下来。
苏倾暖思绪有些乱。
之前她也觉得,那尸体几乎不会是常嬷嬷。
可云顼说过,常嬷嬷自离宫后,就踪迹全无,任是他动用了玲珑阁、御卫以及唐家庄三重人马,都不曾查找到她的蛛丝马迹。
一个对方姨,对云顼忠心耿耿的人,为什么会在离宫之后,刻意隐藏掉自己的行踪?
即便是遭遇了不测,也不可能一点线索都没有。
而且,她自小入宫,在京城几乎生活了大半辈子,为什么临老,却一意孤行的非要拒绝云顼为她安置的锦衣玉食,坚持去往几乎陌生的、已没什么亲人的偏僻乡下,然后又悄无声息的离开?
甚至连云顼为她安排的护卫和侍从,都不曾带走?
“古月,你亲自去一趟永明寺,查一查这个郭常在,尤其是她去世前后,是否有什么异常。”
她秉着谨慎起见,“再让古星带几名御卫,暗中走访同那女官可能认识的宫中老人,不拘是否还在宫内。”
在大楚,无论宫女还是嬷嬷,亦或是内侍,到了一定年龄,都会被遣出宫,只不过宫女在二十五岁,而嬷嬷和内侍,则是年老之后,由主子遣还。
当然,因着所跟主子的恩典不同,他们出宫的境遇,也大不相同。
但绝大多数,还是能选择留在京中。
毕竟,在京中的待遇是最好的,关键时候,还有可能受到前主子的庇护。
小主,
只有少数不受器重或是惹怒了主子的,才会被打发出京。
所以,在城内找几个二十年前宫里当值过的老人,还是较为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