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蔬菜大棚,搞起!

主要是,他种地也在行啊。

都是农村出身的,还鼓捣不明白那点地?

土地也算是很良心的了,只要你好好经营,按时打药除草,庄稼也会长得好。

比那些黑心老板强多了。

最起码付出就有回报。

杭景书是真的想把这件事做起来,小商品和玩具厂是她给王四兰规划的事业。

她想做的,一直都是搞蔬菜大棚。

现在机会正好,当然要试一试。

先搞几亩地的试试水,如果成功了,就能拿着这个经验去申请扶持。

在粤城的时候,不是没有‘好’生意,一批批黑转灰三不管的走私货,转手就能卖出成倍的利润。

让人看着都眼热 。

但搞到内地来风险也是成倍的,如果被扣了,那就是血本无归。

还是得跟着国家政策走啊。

绝对安全又高效。

别看有流程,在强大的现实面前,政/府走流程那也是能提速滴。

等咱们王总忙完回来的时候,三人已经全部统一战线了。

杭景书眼巴巴的看着王总:给点经费呗。

王四兰无奈扶额,造吧,那还能咋办。

杭仁山也掏出了自己的小金库,他每个月都是有工资的,只不过没地方花。

一个月80元,从开店到现在,加起来也有个上千块。

不管多多少少的,也能算是一笔经费。

用来买竹竿应该是够了。

此外还需要去买塑料薄膜,现在能找到的外保温方式,只有草帘子,用棉被就太奢侈了。

而且下雪了棉被吸水变沉还会压垮大棚,特别不划算。

因为是第一份,所以很多事情都得摸索着来。

很多东西在本地都没有原材料。

平时大家也会在种菜的时候覆上薄膜,但正八经的搞什么蔬菜大棚,的确是全凤城第一份。

但这难不倒杭仁山。

这两年杭老爹几乎摸透了凤城的各个角落,哪家司机常年跑东北,哪个厂子出什么货都了如指掌。

才用了几天,就把盖大棚需要的材料都准备好了。

杭家那几块地的位置也是真不错,日光照射时间充足,周围没有遮挡。

现在七月份,种下去的玉米已经长出好几片叶子了。

盖大棚不是个简单的活计,这里面甚至还涉及建筑部分。

得有水源,有电源,最好还得有相应的取暖设施。

一般蔬菜大棚都会连着盖两间小屋子,人平时根本不离开大棚。

为的就是预防各种突发天气。

北方的冬天日照时间短,太阳高,角度低,盖大棚的时候就需要多注意方向。

坐北朝南,从东西延长出去,大棚的顶部和大棚门前都要留通风口,到时候根据天气开关。

因为只能找到竹竿做材料,杭景书也没多提其他要求。

杭仁山和林宝柱干劲十足,光研究竹竿怎么更好的固定,就废了两天口水。

杭景书给的图纸,是在吉农大一点一点让人指导着硬画下来的。

比起东北的天气,凤城冬天的温度还算温和。

最起码不会有大雪封山一个月不出门的情况。

操持起来也很快,不过几天时间,材料就已经都买齐了。

杭景书这边忙着整理关于鹏程的策划书,顺便还给远在东北的徐师姐拍了电报。

之前去吉农大的时候,和徐迎安师姐关系搞得很好,连带着也在郑教授跟前挂上了名。

她这次主要是提及自己想做的蔬菜大棚,顺带想厚着脸皮要点吉农大培育的耐寒种子。

现在北方的冬天十月就开始冷了,秋收的时候早上都有雾蒙蒙的白气,从草边过就得沾上露水。

气温不像现在这样,十月份都好像还在夏天。

八十年代虽说秋老虎还很唬人,但早晚已经得穿外套了。

吉农大培育的种子肯定是有,只不过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推广。

可能品性也略有不稳定。

杭景书对自己家大棚的定位很明确,那就是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