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微的生意,只要这一份和朝廷挂钩了,剩下的和即将要发展的一拖二,一拖三,立马就能借着官报的余晖迅速壮大。
最起码不会再有这种刚一萌芽就有人想要掐断的事情存在。
文东卿如何能赞同于微的话:“每一份坻报都是皇帝谕旨,臣僚奏议,由坻吏抄录,再经由翰林院反复斟酌,传到内阁定下板面,最后再由坻吏下放到每一处郡县,如何不妥?”
其中的繁复是多少人的心血,眉山先生懂什么?就敢大放厥词。
“难道眉山先生认为,坻报内容该和你的话本一般,白话易懂,趣味连篇才是一份好的坻报?”
于微当然不能承认,更何况她也没有这么想过。
“文大人实在误会,在下没有这个意思,在下自然明白坻报的内容是严肃且十分重要的,关乎民生大计,万万不敢亵渎。”
文东卿的脸色这才好转些许:“那眉山先生是什么意思?”
于微解释:“朝廷的坻报内容是经过反复筛选的,所要传达的内容是紧要的,首先便要派发到各个郡县的官员手中,再由他们去教化百姓。”
“只是在下另有一想法,在朝廷坻报的基础上,再添一份官报。”
官报?
文东卿不太明白,有了坻报,还需要什么官报吗?
在文大人疑惑的眼神中,于微着重解释了一下报纸的载体和功能,还有报纸对社会发展和百姓引导的好处。
“和坻报一样,但又在坻报的基础上增加几个板面,主要作用于民众,文大人该明白,大梁除了读书人,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群,士农工商外还有修士,官报更加有趣味性,除了传递朝廷的消息外,还能有引导功能。”
文东卿渐渐又被于微说得勾起了兴趣。
但他问:“你说的这些板面,由谁执笔?又该书写什么内容?如何定期数?如何分派到大梁各地?为了一份官报,朝廷可不会隔三差五的快马加鞭。”
于微心说,我懂我懂,我都懂。
总之和朝廷合作,占了朝廷的便宜,难道还想朝廷给你出力不成?
于微可没有这么大的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份模板放置与桌面,刘嬷嬷拿起,递给文东卿身边的随侍。
由随侍查阅过后,再递给文东卿。
这是一份没有裁剪过的宣纸,很大一张,足有平时纸张的四倍之大。
将宣纸展开,里头所见的样式,是文东卿此生从未见过的模样。
虽然偌大一张宣纸没有分割,但里头的内容却是分割开的。
字体算不上好看,只是能入眼而已,但分割出来的样子却很整洁,叫人眼前一新。
文东卿整体扫过一眼,然后从右侧开始,看起了内容。
为了迎合这个时代读书人的阅读习惯,于微调整了一下书写样式。
一张宣纸只用了一面,一面又分为六个版面。
其中于微择取了一份近期朝廷宣发的坻报,这份坻报占用的版面是最大的,也是最醒目的。
另外还有五个版面,一个板面的内容是朝廷近来发生的一些朝野皆知的内容,一个版面写的是于微对于京城商铺内粮油一类价格的统计和估算。
还有三个板面,一个是近日京中的趣闻和一些比较有思考性的案件。
再一个是某某诗会上某位才子做出的令人喝彩的文章和诗词。
最后一个,也是最小的一个版块,于微用了最小的字体,展现了一点小心机,把自己话本里的内容以连载的形式拥挤的放了两千字在最后一个版块。
文东卿聚精会神的看到了最后,本来津津有味的嘴角不知觉抽动起来。
移开眼,文东卿看向于微,不等他开口,于微解释。
“坻报是在下在告示墙上抄的,朝廷的时事是在下花了点银子打听的,在下想着能花点银子打听出来的东西,想必也不是不能人言的秘密。”
“至于其他的一些,都是民间稍微花点心思就能打听到,文大人,如果这是份官报,您觉得可行吗?”
文东卿目光再次投入到模板上,不得不说,这份心思真是巧极了。
半晌后他道:“这就是你说的,其他建树?”
于微挑眉,不可置否,虽然不是什么实用的东西,但你不能否定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