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副使进到前院,入到客位前,只见周遭回廊吊挂的名贤书画,都是真品;屋檐下放着二三十盆怪石苍松;坐榻尽是雕花香楠木;背垫坐褥,尽铺锦绣绸缎。
一个使女正在屋子里打扫,见有客人来,出言相问。
副使知道天子经常来这里寻野火,哪里敢摆官架子,只恭恭敬敬道:“高世德求见李行首”。这职方副使原本是姓高名德,行这职方司的事时为要隐秘,不好用本名,便化名为“高世德”四处行走。
高世德是樊楼的常客,那使女自晓的他常来常往,并不多言,引他拐弯抹角到了后院。
这后院古朴爽洁,不同前院气象,只见东面放着几块高大湖石,配以梅、竹、芭蕉成竹石小景,满目青竹,苍翠挺拔。西面是一个曲折蜿蜒的花坛,峰石穿插其中,后面衬托着白粉墙。花坛西南有一眼清泉,泉水如蛟龙吐珠,潺潺流入一个荷塘中。荷塘里碧荷粉莲,锦鳞游泳。荷塘边上有几棵柳树,已不复初春的萌黄仙嫩,派生出少女式秀丽风情。那日风清云朗,分外湛静开阔,满目恰到好处的柔和翠色。
荷塘中有一个亭子,亭子中间背对着荷塘坐着一个女子,穿着乳白衣衫,正在那里抚琴。
那琴样式普通,也没什么铭文,想必不是什么值钱货,但能看得出主人极为爱惜,保养很好。这张琴被摩挲得太多,怕是有几十年了,表面很多地方漆都被磨去了,光滑得像是深褐色琥珀,泛着一层柔光。
此时曲将终了,那女子指法娴熟,弄得余韵如银瓶舞破似的。曲到最后,她手指一停顿,琴韵收音直如清泉击竹一般。
那女子出了一阵子神,站起身转过来。高世德看时,只见她是凝翠鬓、柳叶眉、芙蓉面、杨柳腰,别是一般风韵。
这女子便是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一个王染匠的女儿。因自幼体弱多病,父亲怕养不大,三岁时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祈福时,她突然大哭,老僧认为与佛门有缘。当时世人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王师师。
王师师四岁时,父亲为朝廷染布延期,被官府收押,瘐死在狱中,因此流落街头。这樊楼主人见她是个美人坯子,又是天生一副好嗓子,便将她收养,并随其姓,改名为李师师,教她琴棋书画、歌舞音律。李师师不满十五,就已经是人风流、歌婉转,在汴京各教坊瓦肆中高树艳帜,独领风骚。
当今宋国天子在大观三年八月十七曾与李师师相遇,因其温婉灵秀而一发不可收。天子为方便幽会,听了权阉杨戬的主意,在宫城旁边秘密挖地道——便是这高世德当初亲自带人挖掘——通向樊楼。
职方司所行之事甚为隐秘,不管是朝中禀报还是朝会留对都多有不便,因此高世德但凡要找徽宗皇帝,便来此处。
见李师师曲终,高世德上前拜了两拜。李师师回礼道:“免礼!我年纪幼小,难以受拜。”那声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如烟波流散,如东风抚兰,钻入耳中,沉入心底,竟是说不出的受用。
高世德恭维道:“李行首绝技,当真是了得。”
李师师笑道:“贵客过奖。”
这一笑但凡是个男人,就没有不心神动摇的。高世德虽是皇城司出身,却不是太监,当然不能例外,只看得心神痴迷,呆立无言。
这样的男人李师师见得多了,不以为怪,只清咳一声,低下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