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油盐不进让元世祖十分气恼,最终下令处斩。
次日,柴市刑场。
监斩官问:‘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
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
文天祥问明南方方向,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于是从容就义,时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死后,其妻欧阳氏收尸时,在他的衣带中发现绝笔自赞: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欧阳氏看后声泪俱下,说道:‘我夫不负国,我安能负夫!’
她将丈夫殓葬完毕,随后在坟前自尽。”
“至治三年(1323年),
文天祥的故乡吉州将其画像供奉于先贤堂,与欧阳修、杨万里等名臣并列,永享后人香火。
至明代,朝廷追赐文天祥谥号‘文忠’。
‘文’字彰显其学识渊博、文采斐然;
‘忠’字则是对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至高褒奖。
时隔数十年,文天祥少年时的梦想终得实现。
那个曾在学宫中仰望乡贤画像,立志‘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的少年,如今已与先贤比肩而立。”
“纵观文天祥的一生,
始于少年立志,终于青史留名。
他的精神,如浩然正气,长存天地;
他的气节,似巍巍高山,永垂不朽。
从庐陵学宫到先贤堂,
从一介书生到民族脊梁,
哪怕深陷绝境,
文天祥依旧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
什么是永恒的‘义’。”
【华夏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七位:‘宋朝最后的忠烈’文天祥,盘点完毕!】
看完文天祥的盘点视频后,宋朝的观众已经默默抹起了眼泪。
“先有岳飞,再有文天祥……大宋可真是盛产悲情人物啊!”
“文丞相一生为国,散尽家财招募义军,却换来朝廷的背叛,心寒的又岂止一人……”
“他明明可以投降元朝,享受荣华富贵,却选择以死明志……”
“文丞相是我们大宋的脊梁,是我们这些前人的榜样!”
秦始皇略带惋惜的叹息道:“文天祥忠肝义胆,宁死不屈,又是文武全才,若能为我所用,必能助朕一统天下,开创万世基业。可惜,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