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天气并不适合赶路。
江南道的梅雨季,空气潮湿闷热,时雨时阴。
就像一条扭到极致却依旧汗津津的湿毛巾,披在背上。
不过,有胡夫这个天子私使的印章路引,和贴身携带的圣人手谕,
蔡勤等北归戍卒,一路上畅通无阻,而且得到了船只等交通工具的加成,雨天也能赶快。
虽然随着他们越来越靠近洪州、江州,依旧要经常面对一座座严兵把守的关卡检查。
在被蔡勤问到奇怪问题的那一夜后。
辗转不安的胡夫,开始戒酒。
不再是企图用此物和戍卒将领们套近乎,刷好感。
他开始日夜保持清醒状态。
也是在半夜见到陌生毡帽青年身影后的第三日下午,胡夫见到了蔡勤口中的杜校尉。
这是一位相貌平平,身材壮硕的青年,皮肤晒成小麦色,确实是边军武官的模样。
头戴一顶毡帽,颇为低调。
眼下本就敏感,蔡勤等北归戍卒们本就是各方关注的对象,胡夫自然对这位所谓中途归队的杜校尉好奇。
只不过杜校尉,和江州折冲府那位苏校尉有些一样,木讷沉闷,胡夫没怎么找到机会搭话。
似是发现胡夫开始滴酒不沾,蔡勤等将领们夜里饮酒不再叫他。
胡夫起初没觉得有什么,可渐渐发现,蔡勤等人商议事情,不再喊他。
虽然仍旧对他毕恭毕敬,尊重有加,但关于北归戍卒途中驻扎地点、停留时间等问题上,不再咨询他的意见,而是自行做主,只是事后派人汇报下罢了。
胡夫自然是不满,交涉了几次,可都被军务需要专业武将、中使大人安心休息为由,搪塞过去。
弄到后面,只有需要通关文牒,或者出面克服地方官吏为难的时候,蔡勤等人才会找他。
然而这些都不是让胡夫最担心不安的。
令他有些生气的是,最近几日,他发现戍卒队伍里,刀兵铠甲等物多了起来。
原本在潭州府解除了武装的戍卒队伍,竟然渐渐重新武装起来。
这一日,看着队伍行营里零星出现的持刀皮甲的自若戍卒,胡夫脸色不满的找到了队伍最前方的蔡勤等将领:
“蔡将军,这些刀兵胄甲是怎么回事,你不是答应本使和朝廷,放下武器,轻装返乡吗。”
蔡勤对周围的同伴们交换了下眼神,回过头说:
“中使大人误会了,此事与末将还有其它军官们无关,是弟兄们私下携带的兵甲,弟兄们没有恶意。”
顿了顿,补充道:
“有些是他们之前私藏的,有些是沿途路上,他们自己掏钱胡乱置购的……”
胡夫气喘吁吁,瞪眼道:“好好的又是私藏,又是置购兵甲干嘛。”
蔡勤脸上丝毫没有心虚怯色,而是十分耐心的解释道:
“中使大人还是在军营待的少,不了解详情,欸,刀兵铠甲本就是将士们吃饭的老伙计,大多是身为军户的他们自行带来军中的。
“有些还是家中传家的宝贝,自然视之如宝,此前在潭州府,是上缴了很多没错,
“但也有弟兄心疼家财,藏了一两件,倒也正常,眼下大伙都不容易,还望中使大人谅解。”
胡夫冷静下来,又压声质问:
“半路置购又是怎么回事,这种朝廷管制之物,哪来的购置打造的渠道。”
蔡勤闻言,与将领们一齐眼神古怪的看向胡夫,尝试问道:
“中使大人应该南方来的少吧。”
“这又杂家南方待的少有什么关系?”
蔡勤耐心解释:
“南方这边不比北方,承平已久,管制没有那么严格。
“有些匪患严重的偏僻地方,官府还鼓励民众持械自卫,甚至穷山恶水的地方,两村之间为争水源,还能持械打的头破血流呢。”
停顿了下,他失笑道:
“总之有不少兵械藏在南地民间,咱们刚刚路过的那座镇上,末将还看见有猎户私卖劲弓呢,一看就超过了朝廷严格管制的弓力石数。”
“这……”
胡夫愕然,他一个北方人,确实对江南、岭南这边的风土人情不太了解,
印象里不是北地男儿才娴熟弓马,勇悍好斗吗,南方不该是小桥流水人家?
蔡勤看了看他短短几息内不停变换的脸色,张开手,叹气道:
“中使大人请放心,只是个别弟兄不懂事,末将与诸校尉,绝不会干这种明知故犯之事,不会私藏兵甲。”
胡夫看见,面前的蔡勤张开手,示意他检查。
蔡勤身后方,包括杜校尉、苏校尉在内的将领们,亦是一身圆领皂服的常装,身上无兵甲刀剑。
“不行,不能这样。”
胡夫眉头紧皱,严厉道:“兵卒身上的刀兵铠甲必须全部收缴上来。”
有校尉脸色为难:
“中使大人通融一二,弟兄们有难言之隐,也没犯事,咱们也不太好说什么。”
胡夫摇头:“不行,这是在潭州府就约定好的,岂能有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空气寂静了会儿,胡夫看见沉默不语的蔡勤忽然抬头:
“在潭州府时,胡大人好像也没说,沿途会全是严兵把守,对我们就像防贼一样。
“胡大人,请问,有这样对待手无寸铁的归乡之人的吗?”
胡夫欲语,蔡勤状似寒心,声音渐冷问:
“胡大人,请问朝廷诸公与地方长官们到底是真的赦免放行,还是担心某些意外,怕路上将士们溃散为患,派大人前来,做缓兵之计。”
胡夫顿时噎住。
众目睽睽下,他硬着头皮道:
“蔡将军绝对误会了,圣人与诸公绝无此意,沿途守关的兵卒,只是地方措尔小吏们的擅作主张,断无针对将士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