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绣鸾记 萤实 1041 字 4个月前

纳妾是不需要什么仪式的,不过酒席还是要的——总归是喜事。流连只叫弄了几个青菜豆腐支应一下,连个荤腥也没有,别说体面,日常所吃都不如。林夫人知道儿媳窝着火呢,并不计较,宛儿也吃得兴高采烈。

敬茶时出事儿了,宛儿打翻了茶碗,流连被烫得吱哇乱叫,拂袖而去,林珩骂了句蠢货,也追了过去。宛儿和林夫人面面相觑,宛儿委屈道:“不是我打翻的,她故意的!”林夫人安慰她几句,可是流连再不肯出来接她的茶。宛儿跪得无聊,求救地望向姑母。林夫人示意她先起来,低声吩咐她再端了茶去卧室,一定要敬给流连。

翠翠和玉婵挡了宛儿,翠翠的话尖酸刻薄,玉婵的话温婉客气。二人平时并不十分和睦,有些面和心不和,此时竟联起手来挡了宛儿的路,不许她进门,也算难得。宛儿尴尬地站在流连的卧室门外,进退两难,玉婵笑得脸十分狰狞,语气却甜美温柔,不同于翠翠的声高气大,“郑姑娘,大少奶奶烫伤了,您也太粗心了些。大少爷正给大少奶奶上药呢!大少爷正在气头上呢,您现在进去怕是会挨大少爷骂呢!”宛儿冷笑了两声,既然柳氏给脸不兜着,也就没必要再低声下气装孙子了。

按道理,宛儿的新房应该在流连的院里的厢房,但是流连断然拒绝她进自己的院孑,就说她是母亲的亲女儿一般,不能让她受委屈,还是住原来的院子就挺好。不过流连连根草棍儿也没给她添置,婆婆几次说找人把屋子粉刷裱糊一番,流连也今日推明日,到底没管,林夫人只好拿出体己银子给宛儿打了几只钗子,做了几件衣裳。

林珩放下身段百般哄慰,流连还是没一点好声气给他。宛儿进了门三天,林珩脚都不曾踏入她的屋子半步。林夫人命人将林珩叫过来训斥了一顿,林珩大怒,将宛儿责骂了一顿。以前宛儿没话找话跟林珩搭讪,林珩还肯支唔几句,有时也从她手里接杯茶,甚至还夸赞几句她的活计,没想到进了门,想要说句话倒费劲了,林珩黑着脸要她守妾室的本分,宛儿气得倒仰,恨死了流连。

林夫人心舒意畅,病也好了,便说是宛儿带来的喜气,不用她去庵堂里念经祈福了,流连冷笑了几声,并不多言。整个冬天流连和林珩都不开心,家里下人们噤若寒蝉,生怕撞到他们的气头上,做了替死鬼,家里原本温馨平和的气氛荡然无存,连年也过得无有滋味。

宛儿在林珩那里碰了几次壁,并不灰心,来日方长,柳氏总有怀孕的时候,总有空子可钻。

林夫人本是想让宛儿伺候林珩进京的,但是林珩坚决不同意,林夫人说要留下流连服侍老太爷,林珩便要带了林夫人和老太爷进京去,林夫人这一辈子几乎没出过远门,哪肯离开生活惯了的地方,要林珩带宛儿一起去,林珩冷笑一声竟答应了。宛儿心里打鼓,以替林珩在母亲面前尽孝为由,竟没有敢答应。

林珩此次进京,翠翠自然是要带的,其实流连也很想带上玉婵,玉婵年纪比翠翠大,人非常稳妥,不言不语的,其实十分要强,相比较而言,翠翠就像个娇妹妹一般,虽然也忠心也伶俐,但有点儿爱掐尖儿,除了流连没人能降住她,因为有流连宠着,有点儿散漫,常仗势欺负玉婵,生怕玉婵得了流连的宠爱,而玉婵却不跟她计较,有时流连私下安抚她,她也只是憨笑着不计较,并不趁机告状,流连分派的活计,有不懂的地方,自己闷着一股劲儿,总得弄懂才算,虽不如翠翠伶俐,凭着一股子犟劲儿,活计却也十分出色。流连很想把她培养成内宅的大管家,只是自己现在这个小家,还不值当用管家。流连把玉婵托付给老太爷,请老太爷帮忙调教。老太爷慨然应允,凭他老人家的学识,教个内宅管家,小意思。

蒋姨娘将一串钥匙放在流连面前:她在京里有一套陪嫁的小宅子。蒋姨娘红了眼圈儿,拉住她的手悄声道:“住自己的宅子总比租房子自在些!我已去信叫人把房子粉刷裱糊一番,一应的家具器物都是全的。那个房子的位置还不错。此去,无论中与不中,都在京里安心住下来,家里有我呢!”流连感激地握住蒋姨娘的手,落下泪来。

行李精减了又精减,还是装了十几个席篓。老太爷拿了一千两银子给流连,吩咐她道:“倘若侥幸中了,总要打点安置的,万一不中,就安心在京里读三年书,等下一科,不要来回在路上折腾了!”

择了一个吉日,老孙赶了一辆车,又雇了一个长行的马车,只带了翠翠和修武,一行人上路了。家里人送到城外,老太爷望着渐行渐远的马车,满怀伤感,落下泪来。

车中人自然也伤怀,不过那点儿离愁别绪很快就消散在沿途自由的风中。林珩见流连出笼的小鸟一样兴奋,心怀大慰。流连从车窗里往外看,问题多得数不请,林珩拥着她,从她肩头向外望去,并不多言,静静地陪着她看。

老孙长于行路,打尖住店安排得十分妥贴。行路是件辛苦的事,枯燥且乏味,走两个时辰叫马歇一歇,拿出小泥炉烧壶水喝,人也下车疏散一下筋骨,然后接着捱下一段行程。不知不觉半个月过去,竟也到了京城了。

按地址找到蒋姨娘的房子,卸下行李,歇了两天,打发走老孙,流连才开始安置东西。蒋姨娘的房子只小小的三间,两进而已。前院儿住着看房人夫妇,好在西厢房是两个门,翠翠和修武一人一间,东厢房一个屋子是厨房,另一个屋子放柴炭杂物。正房三间一明两暗,东屋是炕西屋是床,因天尚寒,夫妇二人便住东屋,西屋做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