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儿等人呢,咱村里小年轻要结婚,想买点东西,就跟大队借了马车,我这正等着两个人买好东西出来呢。
可真是巧了,你俩把东西放车上吧,他俩进去有一段时间了,估计马上就出来。”
老爷子让两个人把两个大包放车上。
他目测了一下这两个大包装得鼓鼓囊囊的,看起来还挺沉。
他看了看韩清韵,这闺女力气不小啊!在她手上两个轻飘飘的包放在车上,马车都被压得晃悠了一下。
赵桂云和老陈唠嗑,唠村子里发生的事儿,唠这一年两个村的年景庄稼收成。
就这样过了20多分钟,从供销社里边出来了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手里还拎着两个网兜,网兜里装着脸盆暖水壶等日用品。
老陈叔,“出来了出来了,来来来,你们娘两个上车。”他招呼赵桂云母女两个上车。
韩清韵跟着赵桂云上了马车,坐在一边。那两个年轻人见马车上多了两个穿戴体面的人,就问老陈叔咋回事儿。
老陈叔,“刚子,你咋还不认人了呢?这不是你桂花姑吗?”
叫刚子的男青年这才认出来赵桂云,“艾玛!赵家大姑,你看我,都没认出来。
不是,您这变化也太大了,穿得比城里人都气派,而且您好像比以前年轻多了,也难怪我没认出来。”
这个刚子是大队会计的儿子,赵桂云出嫁的时候这孩子还没出生呢,也难怪人家不认识她。
也就是这么多年每年回家,村里的小辈儿才能见到她一回。
以往赵桂云回家的形象深入人心,也不怪人家没认出来她。
不过这孩子夸她年轻,她高兴啊!
“刚子要结婚了,恭喜啊!媳妇儿哪的?”
刚子旁边的女青年二十出头,长相秀气,穿着打扮和气质,不像村里的姑娘倒像是城里的。
赵桂云一问,那姑娘还害羞地看看刚子然后把头低下了,但韩清韵看出来她并不是真的害羞。
大概是不想搭理她们母女,所以人家装着害羞吧!因为眼睛是骗不了人的。
刚子高兴地说,“大姑,我媳妇儿是知青。”
一听是知青,赵桂云的笑意减了几分,她想起了他们家曾经那个知青媳妇儿,所以对知青一点好感都没有。
但这是人家的儿媳妇儿,又不是她的,不关她的事儿,然后她也不提这一茬了,就唠别的嗑。
比如说问候人家的父母和长辈,父母或长辈身体好不好,家里过得怎么样,哪个哪个熟人现在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