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填饱了肚子之后,唐军战斗力大增,继续固守睢阳,与叛军血战到底,犹如一道铁闸阻挡着叛军的南侵。
睢阳城被叛军围的水泄不通,外面的粮食进不来,挨饿的不止守军,还有城内的四万百姓。
家家户户的存粮被吃光之后,百姓们开始吃狗、猫等各种家禽,吃树皮、树叶、树根,捕捉老鼠、鸟雀充饥,到最后吃的城内光秃秃一片,毫无生机。
在长期的饥饿下,大量的百姓饿死街头,或者被饿的奄奄一息,在家中等死。
反正这些百姓早晚都会被饿死,于是张巡下达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命令——“杀百姓以充军粮”。
饿死在街头的尸体会被守军吃掉,但这些尸体大部分都已经饿的皮包骨头,身上剥不下来几斤肉,很难维持守军的口粮。
于是,守军开始屠杀那些濒死的百姓,趁着他们身上还有肉的时候杀掉,以充军粮。
根据《新唐书》记载,睢阳保卫战时期,被守军吃掉的百姓多达三万。
在叛军攻破睢阳之后,曾经拥有四万人口的睢阳城只剩下四百多名幸存者,一个个宛如行尸走肉。
根据后来的考古发现,历史研究者在商丘古城发现了大量被烹煮过的骸骨,也印证了史书的记载,昭示了“睢阳保卫战”的惨烈。
在睢阳城被叛军攻陷之后,张巡、许远、雷万春、南霁云尽皆被俘,但这些人没有一个投降的,全部为了大唐殉节,将“忠臣”两个字诠释到底。
睢阳之战结束后,唐朝的许多官员并不认同张巡的功绩,认为他为了个人的名声,宁死不肯放弃睢阳,甚至食人饱腹,不应该褒奖这种野蛮行为,因此李亨便将睢阳保卫战刻意淡化。
直到李亨后期,经过无数次朝议之后,满朝文武认为张巡功大于过,虽然他的坚守导致三万百姓罹难,但也阻止了叛军的铁蹄蹂躏江南。
于是,李亨追授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赠“邓国公”之爵,由其子承袭。
张巡的功过留在了历史上,任由后人评述,但他领导的睢阳保卫战确实极大的重创了叛军的实力。
在坚守睢阳的十个月之内,张巡率部将南霁云、雷万春,以七千将士固守睢阳,鏖战四百多场,叛军在城下累计死亡的人数高达十二万。
或许,张巡的坚守给睢阳百姓带来了浩劫,但又确确实实给大唐帝国续了国祚。
而如今,刚刚结束开元盛世的宋州城依旧繁华,城内商贾云集,百姓乐业,居民高达五六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