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村的人现在并不缺银子,但缺东西也缺发通往上层东西和通道,再富有也不过一日三餐,麻布换棉布,牛车换马车,贫农变富农,其它的还是难难难。
所以陈小婉和陈家人就坐在一起开了个会,怎么样从衣食住行学礼智等方面去全方位的帮助连山村和周边的山村来一个共同奔小康。
陈家人包含李明珠和曲墨都很认真,并充分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两人意见很朴实,一个是孩子有饭吃,知礼仪能读书。
一个是让孩子能好好继承自己的雕刻技艺,青出于蓝更甚于蓝。
其它人的意见,由小四和陈小婉归纳总结后,全部落在纸上,一试三份,一份小四留着一份由小五带进了宫,没办法现在陈家虽然看是全身而退,但得罪的人太多,这最大的合作伙伴还不能放弃,不光不能还得拼命的表忠心,只有这样才能随着时间流失,让上位者消除的戒心。
且这功劳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另一份自然会由陈大伯在回连山村后交给陈村长,这样的事情,只有让那老头去做,才能水道渠成,那老头的心很纯粹,私心少的可怜。
至于要不要通知赵县令,很用不着,等连山村出成绩了,他照抄作业就行了,这事连山村的人都是内行。
四月初二,一行人抵达庆平县,现在庆平县车水马龙,繁华了不知道 多少倍,在城门口小柔同队伍告别,陈小婉派陈原去给赵县令送信顺便通知赵汉生小柔回来了,同去的的还有一马车的谢礼,是谢赵县令和众乡绅的。
然后车队直接在当天中午回到了连山村,村民们都在地里忙和,弯腰赤脚尽显老农姿态。
陈小婉一行静悄悄的,所以并没有人前来迎接,等铜锣响起的时候,都是从田地赶来的村民,或赤着脚,或背着背篓,里面是菜种和秧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的拿着水瓢,这是在浇水的人。
罗叔罗婶还有罗大娘纷纷前来迎人。
“陈叔,你们回来。”
“陈老大,你们回来太好了,可吓死我们了。”
“陈老三,这一趟可太险,还全须全尾不。”
“郡君呢!还好吧!”
“我小婉侄女,还好吗?那群王八羔子有没有伤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