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逛了几个馆后,就回到了宿舍休息,晚上又补了一餐。
因为每天的训练量也大,加上李枫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很大,一般基本4餐。
第二天,李枫正式开始了高原训练。
师父李兵将前一周的强度调低,先适应环境,毕竟中度高原空气密度只有海拔平面的77%左右,氧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3/4左右,氧分压大于平原地区的20-25%。
所以当运动员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训练时,由于"调节适应期"产生应激,呼吸频率和心率会加快。
溶解在血管里的部分氧气受低气压的影响不易被身体吸收,会使血管体积增大、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血管变粗,通过的血量增多,从而更好地锻炼了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
提高了最大摄氧量和血色素浓度,增强了耐受乳酸的能力.产生了高原驯化(服习)。
但在实践中,返回平原时,失去了获得性适应性条件。
运动员会产生新条件的应激,即晚驯化﹣﹣脱服习,高原训练在提高运动成绩方面有许多玄妙之处。
许多短跑和力量项目运动员来高原进行比赛,目的是在较稀薄的空气下跑得更快和跳得更远。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运动员对高原训练都会产生相同的反应。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反应者血液中会出现较高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生成刺激素),而且也比未反应者的高原训练的速度下降小。
因此,高原训练也许只对一些选手发挥作用,而其他选手最好在海平面高度训练,这样他们可以在更快速度下进行练习。
李枫前一周适应性训练后,就要看看高原训练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如果不适合,那可能又要另作打算。
短距离计时跑,速度耐力跑,项目跟平原区别不大,只是中间间隔的休息时间需要翻倍。
还有每周1-2次的力量训练,类似于负重深蹲,负重半蹲,硬提拉等大负荷力量训练项目后,
必须要辅助以轻负荷的快速力量练习和跳跃练习,比如跨步跳,单腿跳来进行力量转换,保持肌肉弹性,防止肌肉僵硬,劳损。
当然还有高速中的放松能力和上坡跑,拖重物跑等等。
师父李兵在来之前就已经把训练计划制定好了,现在只需要严格执行就行了。